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葉子 武艷萍)近年來,充分發揮土地潛力的農作物套種模式已成農戶增產增收的“新引擎”。今年,在定邊縣姬塬鎮馮團莊村,也掀起了套種的熱潮,2000畝玉米套毛豆正輪番播種,為定邊縣山區旱作農業“套”出了新路徑,也為白于山深處的群眾播下了一地“雙贏”的好“錢景”。
馮團莊整齊的白色地膜覆蓋的玉米套毛豆 攝影 葉子
這幾天,姬塬鎮馮團莊村村民王明顯就在地里忙活起來,四行玉米、六行毛豆,王明顯均勻地將種子播撒在地里。今年,王明顯趕著村里的套種“潮流”,打算種植10畝玉米套毛豆。“去年我們村有部分村民都套種了玉米毛豆,新模式剛開始不敢種,今年我也想嘗試一下看看效益如何。”王明顯說。
去年還在“觀望”,今年決定試種,王明顯的這一改變源于村里玉米套毛豆去年的大豐收。2022年,定邊縣發改科技局與定邊縣農業農村局在馮團莊村示范種植了1000畝玉米套毛豆,馮團莊村6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馮世生就是其中的種植大戶。“我去年套種了140畝,種下來玉米也不減產,每畝地多收了1000多斤毛豆,雙份收入算下來每畝地收入平均都在1800元左右。”馮世生說。
科技特派員指導農戶種植玉米套毛豆 攝影 葉子
“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收益,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參與其中,這得益于獨特的“玉豆”套種模式。該模式采取每畝地種植四行玉米、六行毛豆的方式,增加了作物的光照和通風,實現了作物的優勢互補。與此同時,在海拔高且屬于旱地的馮團莊村,該模式還采用了早春滲水地膜覆蓋方式,在保證土壤水分的同時,延長了作物的播種時間。 “這樣的種植模式,不僅保證了產量和品質,也拉長了農民的生產季節,還能延長企業的加工時間,保證每個時期產出的玉米和毛豆都是新鮮正當季。”定邊縣高級農藝師王世東介紹道。
因地制宜的“玉豆”套種模式給足了農戶增產增收的底氣,而與定邊縣沃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的回收協議,則讓農戶對玉米與毛豆的銷路再無后顧之憂。“今年,我們與沃野公司簽訂了2000畝的玉米毛豆收購協議,玉米套毛豆正在我村輪番播種,目前長勢喜人。”姬塬鎮馮團莊村黨支部書記馮世成說。
眼下,一排排破土而出的幼苗、一條條整齊的白色地膜,猶如為這片土地“寫”下了富有“錢景”的詩行,也為山區旱作農業“畫”出了產業發展的新輪廓。“我村還將在今年打造一處儲藏庫,進一步延長‘玉豆’套種產業鏈,為產業增收賦能加碼。”馮世成說,“下一步,我們想把玉豆‘套種’作為我們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讓我們村的毛豆和玉米走向市場,村民的日子過越好。”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