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新城區“招聘夜市列車”太華路街道專場招聘會在東元公園舉辦。(記者 雷偉東 攝)
今年以來,西安市人社局通過全面推廣“家門口”就業模式、大力培育人力資源服務骨干企業、進一步加大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為群眾謀福祉,擦亮民生幸福溫暖底色,不斷續寫百姓幸福新故事。
43歲的趙海龍,低學歷、無經驗,但卻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在智能家電公司上班的好工作。
“多虧了國際港務區人社部門精準的培訓指導,讓我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趙海龍說,通過家門口的招聘會找到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對他來說,是非常幸運的。
趙海龍的這份幸運,正是人社部門持續為群眾謀福祉不懈努力的結果。
聚焦就業
“家門口”的招聘會暖到群眾心坎里
一條橫幅、四五塊展板、十幾張桌子……6月9日下午,在西安市蓮湖區土門國際購物中心附近舉辦的家門口的招聘會,看似簡陋但卻吸引眾多求職者圍觀。
“家門口的招聘會真的太方便了,不到半個多小時,我就找到了機床加工的工作。”蓮湖區棗園街辦的李先生笑著說,新單位離家只有20分鐘的路程,上班很方便。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孩子和老人,還能賺錢養家,兩全其美。
“這是我們今年舉辦的第19場家門口的招聘會。”蓮湖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白博說,家門口的招聘會主要面向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以及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等群體。為盡可能方便群眾參與,招聘現場通常都設在人流量較大的小區、公園、廣場附近。家門口的招聘會不僅僅是把會場搬到居民家門口,參與招聘的企業大多來自街道轄區,提供的崗位能更好地滿足求職者“離家近”的需求。因為離家近、門檻低,家門口的招聘會深得轄區未就業群體青睞。
“為兜牢兜實就業幫扶,近年來,我們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家門口’就業服務新模式,通過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推動就業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沉,強化提升就業服務質量,著力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全省動態精準就業服務平臺,西安市已開發出“秦云就業·西安·掌上服務”專區,通過將“人找崗”和“崗找人”相結合,逐步形成“家門口的就業地圖”,實現就業服務智能導航、崗位查詢實時檢索、精準定位匹配推薦。通過開展網絡招聘會、職業技能培訓、直播帶崗及政策宣講等相關線上活動,著力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家門口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推動群眾好就業、就好業。
持續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系列政策,今年西安市人社部門多措并舉,全力確保我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截至6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6萬人,占全年任務14.5萬人的66.69%;與2022年同期相比,新增就業6593人,同比增長7.32%。
持續創新
為行業發展注入“活水”
“在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幫助下,目前我們已與航空方面的高校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今后相關高校機電維修類專業的畢業學生直接到我們公司見習。”西安一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機電維修類專業人員的加持下,公司人才儲備將更加充實。
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從傳統的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外包,到現代的高級人才尋訪、人才測評、管理咨詢等,業態越來越豐富。隨著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示范和品牌效應日漸顯著,目前已有近百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入駐企業的營收額也向百億元邁進。
大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西安市人社局聯合多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西安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在財稅、金融、土地、社保、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給予產業發展全方位保障;結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首創“西安伯樂獎”,對引入高層次人才的用人單位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為持續激發和調動各級引才、獵才、用才的積極性,目前西安市已先后審核公示7批34個受獎單位,兌現獎勵經費1205萬元。通過厚植企業發展沃土,西安人力資源行業“百花齊放”。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00家,總數已突破3000家,從業人員2.3萬余人,人力資源市場和服務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免費培訓
讓求職者找工作不再難
“我來西安想找一份保姆的工作,但因為沒技術,結果處處碰壁。”在我市某月子會所上班的胡小娟是商洛丹鳳人,她說,在她心灰意冷的時候,沒想到,碑林區人社局的工作人員不僅讓她免費參加培訓,還介紹工作,這讓她這個外地人非常感動。
“通過‘秦云就業(碑林站)’微信小程序上登記求職信息后,工作人員主動聯系到我。”胡小娟回憶說,結合她年齡偏大、技能不足的情況,碑林區人社局工作人員推薦她到麥冬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參加了為期20天的育嬰員免費培訓。
培訓合格后,工作人員又積極幫助和胡小娟一起參加培訓的姐妹們聯系月子會所、家政公司等對口用人企業,并推薦工作崗位。最終,胡小娟選擇了工資待遇更好的這家月子會所。
與胡女士的情況類似,今年37歲的毛培是失業下崗人員。在高陵區人社局的幫助下,他免費參加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叉車)員的培訓合格后,如愿在就近的物流企業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據悉,為持續做好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我市堅持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大學生村官、退役軍人等7類人員,實行“鍍金”式免費就業創業培訓。截至6月底,全市已開展包括免費就業創業培訓在內的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35萬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民生紅利漸次釋放,西安穩就業促增收、為群眾謀福祉的美麗民生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記者 王濤 實習生 董卓越)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