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500億元,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其中網絡零售額707.36億元,增速18.3%;農產品網絡零售額66.24億元,增速18.55%。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以來,全市商務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充分發揮電商連接生產消費、連通城市鄉村、貫通線上線下優勢,按照政府企業聯合、線上線下融合、各方資源整合思路,主動對接各大電商平臺企業,積極謀劃開展系列電商活動,以“九大行動”交出電商答卷。
以節造勢 繁榮市場氛圍
充分發揮平臺企業資本和技術優勢,聯合支付寶、餓了么、美團、滴滴、京東到家等平臺企業,配合“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安排,上半年持續發放電子消費券超過1.7億元,有力帶動消費市場活躍繁榮,促進消費穩步增長。
2023網上年貨節實現網絡零售額107億元,同比增長30.35%,做法被商務部信息化簡報刊登推廣。第五屆雙品網購節暨中亞特產網購節實現網絡零售額 50.35億元,同比增長19.5%。針對6月份電商活動特點,以“2+5+30+N”模式,開啟電商消費季系列活動。
支持行業協會、專業機構持續開展直播助農千村行、直播興商萬企行、直播培訓公益行活動,營造無企業不直播、無產業不直播、無行業不直播的電商氛圍。對接“東方甄選看天下”團隊西安專場直播帶貨,上播產品40余個。
數商興農 助力鄉村振興
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進展順利,藍田縣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一期)完成投資900萬元,打造6300平方米的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特色產品選品中心、直播基地,建成村級物流自提點212個,快遞物流服務覆蓋全縣19個鎮街337個行政村,整合優化鎮村電商站點196個,實現社區團購、金融物流等便民服務“多業合一”新業態,縣域農特產品加速出圈,有力推動便民消費升級。
我市21家電商企業供應鏈建設項目申報企業共計采購農副產品超過3億元。周至縣豆村的獼猴桃和黃金水蜜桃“盒馬村”項目正式運行,并在盒馬App上線黃金水蜜桃、周至獼猴桃“認養一棵樹”項目,擴大農產品線上銷售和品牌推廣。
資源對接 擴大合作交流
依托行業協會,常態化開展網銷資源對接活動,幫助企業暢通上下游渠道。邀請辛選集團、東方甄選等頭部企業先后到西安市考察對接供應鏈建設。
6月12日-14日,舉辦西安都市圈商務交流合作簽約暨2023網銷品牌資源對接活動,我市與咸陽等6市商務部門簽訂8個商務領域的合作交流協議,400余家展商參展,現場設置7大城市展館、8大行業展館、3大資源對接中心、開展了5場免費培訓、6場選品會,同期舉辦直播帶貨、直播沙龍、直播行業咨詢分享等配套活動,促進企業間資源對接。
為進一步提升電子商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釋放電商巨大消費潛力,市商務局不斷推動平臺擴容提質,優化產業生態空間。
6月15日-17日,舉辦以“‘數’聯未來,‘商’通全球”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西安電商博覽會,邀約和洽談超過50組,會期簽訂各種合同、協議總金額超過兩億元。組織企業參加廣州2023中國國際網紅直播電商交易博覽會,助力企業對接直播上下游資源。聯合京東舉辦陜西京東電商高質量發展大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羊奶、水果、食品等產業帶沙龍活動,發布五大扶持舉措,降低平臺入駐門檻,激發電商創業熱情。
電商培訓 促進轉型發展
主動拜訪阿里、螞蟻、盒馬、唯品會和美團、抖音、東方甄選、辛選集團等11家企業總部,尋求合作、形成共識、達成意向。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電商企業12.68萬家,直播電商企業1.26萬家,電商企業數量和直播電商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據京東數據,上半年京東平臺西安新增店鋪數量超過去年全年。
依托直播電商協會對賽格國際購物中心、MOMOPARK商業綜合體、大都薈等傳統商貿企業開展數智化轉型培訓。聯合今成電商培訓學校走進新城區西北國際茶城舉辦直播帶貨培訓,幫助企業和商戶了解直播平臺的運營邏輯和短視頻帶貨方法,通過線上流量反哺線下實體不足,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邀請辛選集團來我市開展“辛火計劃公益助農”培訓,提升直播帶貨變現率。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開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369.15億元,占限上消費品零售額29.8%,高于全國占比2個以上百分點。
發揮高新區、國際港務區兩個國家級示范基地帶動引領作用,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園區、示范企業和數字商務企業評價創建活動。佳幫手集團公司、易點天下通過商務部“2022年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綜合評價,藍田縣電子商務產業園被省商務廳推薦參加“2023年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園區”綜合評價。
下半年,西安市商務局將深度挖掘中國-中亞電子商務對話合作機制潛力,持續開展“電商消費季”主題活動,辦好第三屆直播之夜城市盛典和直播購物節,開展直播+老字號、直播+美妝、直播+家居、直播+農產品等系列產業帶直播,助力我市名網銷品牌產品線上銷售,為消費市場繁榮貢獻電商力量。(首席記者 軒轅楊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