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07家,新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11個,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入庫2536家,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135.29億元……2023年上半年,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以“三項改革”放大秦創原總窗口效能,大力優化創新生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F在,越來越多的人才和企業集聚秦創原,爭當時代弄潮兒,一座陜西創新創造的“高原”正在崛起。
深化“三項改革”
教授們“放心轉”
“目前我們正在加速推進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設備及工藝的研發和預制工作,力爭明年產品進入市場。”7月14日,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師、西安高嶺綠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告訴記者。
張磊介紹,公司首席科學家、長安大學教授溫漢捷帶領團隊歷經10余年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和提出了“碳酸鹽黏土型鋰礦床”新類型和找礦新模式,這一成礦理論和礦床類型是繼偉晶巖型和鹵水型鋰資源之后第三種具有工業意義的全新類型的鋰資源。團隊在新型鋰資源浸出、凈化、膜分離、萃取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為產業化利用打下了扎實基礎。
“我們是陜西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政策的受益者。省上政策出臺以后,學校在職務科技成果管理、職稱評審等方面配套推出相關管理辦法,學??蒲性杭百Y產經營公司主動來和我們團隊對接,幫助我們加快產業化進展,讓我們這個初創型企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張磊說。
據介紹,2022年9月,在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幫助下,溫漢捷團隊的項目落戶秦創原總窗口,成立了西安高嶺綠能科技有限公司。現在,高嶺綠能已組建了30余人的科研和產業化團隊,先后完成了我國新型黏土型鋰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實驗室探索性工藝研發、小試和中試三個階段工作,主要產品為碳酸鋰等含鋰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人才、技術和生產能力空白。
“鋰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鋰資源的需求量在持續上升。預計明年達產后,企業的設備和產品銷售收入可超1億元,市場前景很好。”張磊說。
高嶺綠能的快速發展正是西咸新區以“三項改革”為創新驅動發展“點火器”,推動科技成果在總窗口不斷落地轉化的一個縮影。西咸新區制定出臺促進“三項改革”若干措施及實施細則,向15所高校派駐30名駐校科技經紀人,組織全省首場“三項改革”科技成果展,一大批高質量科技成果借助“三項改革”實現自身價值綻放。今年以來,西咸新區已承辦“三項改革”項目集中路演系列活動25場,對接高校75所,推介項目、團隊168個。
“大廠”落戶
區域產業鏈崛起
7月13日,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三一智能制造產業園,各種智能化機械設備不斷進駐、緊張調試,這個總投資50億元的大項目正式投產進入了倒計時。
產業園主要包括三一重裝西部智能制造中心和秦創原三一全球研發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主要生產礦用寬體車、液壓支架,全面達產后可實現年產液壓支架1.2萬套、寬體自卸車6000輛,年產值約100億元,對提升我國寬體自卸車的生產能力、助力采礦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于2022年7月31日開工建設,今年3月30日首臺產品——寬體自卸車試制下線,充分體現了‘陜西效率’和‘三一速度’,而這與秦創原一流的營商環境和高效服務密不可分。”三一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超說。
陳志超介紹,項目簽約后,西咸新區5天完成相關光纜線路遷改,1個多月完成土地征收和清表工作,協助企業40天完成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不動產權證辦理,83天完成項目配套路網建設……這些優質服務為項目早日投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依托三一項目,西咸新區大力開展“補鏈”“延鏈”“強鏈”招商,拉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引進了一批關聯度大、配套性強、科技含量高的上下游企業,充分發揮已落戶“大廠”的橋梁紐帶作用和集聚示范效應。
“我們聚焦‘3+7+N’主導產業,堅持以投行思維不斷深化鏈式招商,今年1—6月共引進內資1271億元,簽約落戶項目123個、總投資1346.1億元。隆基綠能100GW單晶硅片和50GW電池、陜投新興功率半導體、霍尼韋爾智能建筑、維納氫能等項目紛紛落戶。”西咸新區投資合作局局長孫濤說。
創新生態優化
企業集中精力謀發展
今年6月,2023中國獨角獸暨潛在獨角獸企業報告發布會在江蘇蘇州舉行,會上公布了2022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暨潛在獨角獸企業名單,秦創原入駐企業質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成為陜西僅有的兩家上榜新晉企業之一。
質子汽車于2022年4月落戶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是陜汽集團圍繞商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開展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孵化成立的新能源智能整車公司。“作為一家成立僅一年多的科創型企業,能夠獲得市場高度認可,這跟秦創原在政策、金融和基礎條件等方面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質子汽車執行董事、總經理王釗說。
以科技金融服務為例,涇河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站多次上門了解質子汽車金融需求,點對點進行科技金融政策宣傳,先后帶領6家銀行、1家融資租賃公司前往質子汽車對接合作。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北京銀行、長安銀行總計向質子汽車放款1.1億元,極大解決了企業研發、經營周轉等資金需求。
王釗介紹,正是秦創原的周到服務,讓企業能夠集中精力進行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今年4月,質子汽車聯合多家單位研發的全國首輛鎂合金輕量化掛車正式交付。這款輕量化掛車鎂合金用量超過800公斤,相比原鋼制方案綜合減重近1噸,可顯著提升公路貨運經濟效能,有望培育千億級輕量化專用車市場。
不只是質子汽車,今年以來,西咸新區突出創新生態優化,不斷提升服務功能,助力更多科創項目、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1—6月,西咸新區科技企業實現融資7.24億元,首個技術產權資產證券化項目推出;秦創原“1+N”政策體系兌現獎補資金4957萬元、累計達7.75億元;西咸新區還大力推進載體建設,保障項目落地空間,目前,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進入施工驗收階段,秦創原生態科創島已向全球正式發布,開始全面招商。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繼續以秦創原建設為引領,縱深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陜西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說。(記者 霍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