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的“領頭羊”,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累計培育 113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超1.2萬家
什么是專精特新企業?為什么要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據了解,專精特新企業是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型特征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絕大部分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相關服務業,行業分布集中;規模雖小,但長期深耕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成為突破關鍵技術環節的重要力量;配套能力突出,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撐。其中,不乏一些已經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企業,有力支撐起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9.8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21.5萬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我國已培育的1.2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從行業分布情況看,制造業企業超1萬家。超四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超六成深耕工業基礎領域。
從創新能力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超20萬項發明專利。戶均發明專利約17項。此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制修訂標準總計近4萬個,戶均超3個。從配套能力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普遍與大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超九成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配套。
此前發布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約半數“小巨人”企業的主導產品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為10%至30%,其中有235家企業的主導產品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小巨人”企業共設立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超一萬家,平均研發人員占比達28.7%,平均研發強度達8.9%。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隊伍的不斷壯大,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優質上市資源。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累計有144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業的27.7%。其中,今年1月份至6月份,新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2家,占A股新上市企業的59%。
以創新為導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把自身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項冠軍”“配套專家”,為增強行業競爭優勢,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迸發大能量
在陜西,在西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成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
日前,在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石化大道的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鍛造車間,記者看到,根據客戶不同的要求,具有特殊成分材質的鋼錠在3500噸自由鍛造液壓機的加工下,鍛造成型,發往用戶。
作為第四批被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從事鍛壓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機械制造、金屬材料的生產、銷售與外貿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端裝備制造公司。
“根據生產鍛件的不同技術要求,我們從寶鋼、包鋼、武鋼、撫順特鋼等知名鋼廠引入優質原材料,進入天然氣爐加熱。根據材料不同,溫度加熱到一定的程度后,采用其核心技術進行鍛造成型,并最終滿足廣大用戶的不同需求。”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峰介紹說,“公司近30年來在自由鍛領域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我們針對每一件產品制定了詳細的生產工藝以及嚴格的質量控制過程,確保交付的所有產品能使客戶滿意,目前在國內重裝行業領域贏得了不錯的市場口碑。”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近年來,科技創新為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我們立足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把自主創新作為高端裝備智造的技術品牌,著力提升產業自主發展能力,依托科技支撐,企業一直在走高端裝備智造的高精尖路線。”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佳星介紹說,“我們的生產車間現有3500噸、800噸自由鍛造液壓機組2套,加熱、熱處理爐8臺,大型車、銑、磨、鋸床等機加工設備20多臺,建立了完善的理化試驗室、金相試驗室、力學試驗室,形成了200-30000㎏的各類自由鍛件及胎模鍛件系列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0噸鍛件、鍛材。”
在持續的壯大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經釋放出了發展的“大能量”。
如今,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已為航天、航空、船舶、礦山、機械、石化、兵工、冶金、電力、汽車等裝備制造行業的生產廠商提供優質的配套產品,為德國、美國、意大利、法國等歐美國家和日本、印度等亞太國家長期提供關鍵的配套產品,推動企業發展戰略與國家戰略并軌。
西安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戶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實力,彰顯了一個城市的未來。
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已有113戶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百強城市排名第15位,西部城市第3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12家,為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巡視一條產業鏈,就能發現無數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做支撐。
“近年來,我們全面調研了西安市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在結合相關政策等基礎上,今年我們編制了一部反映西安市專精特新企業現狀、發展優勢、不足,且提出相關建議的《西安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度)》,并于不久前對外發布。根據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專精特新企業絕大多數處于省市重點產業鏈上,78.4%的受訪企業分別屬于17條省市的重點產業鏈,成為壯大六大支柱產業,支撐我市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環節。”西安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高鉻介紹說,“在我市的專精特新企業中,制造業類型占比達到70%,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實現‘六個打造’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切實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水平,近年來,西安市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狠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政策措施,加大市本級財政支持力度,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獎補資金。
“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中,我市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進工業‘四基’領域或重點產業領域‘補短板’和‘鍛長板’。”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發展處處長張杰介紹說,“我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協同創新、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支撐產業鏈補鏈延鏈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并通過工業設計促進提品質和創品牌。”
同時,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加強國際合作等,進一步增強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能力。重點支持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上市輔導、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識產權應用、上云用云及工業設計等服務。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西安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的競爭力,下一步西安將全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擴容升級,抓好專精特新企業增量提質,重點實施分級培育、創新提升、數字賦能、金融支持、融通發展、人才育成6大行動,從政策支持、平臺支撐、產業鏈協作等方面,加快培育一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多做貢獻。(記者 黃曉?。?/p>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