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叔,我又來吃葡萄了,給我來3袋子。”8月19日,鄰村小李剛打開車門,就扯開嗓子與商州區夜村鎮楊塬村黨支部書記馬剛超打招呼。
“快來先到房子涼快一下,喝杯水,我馬上給你裝。”馬剛超一臉憨厚的笑容,“你是常客,歡迎,歡迎!”
商州區夜村鎮綠洲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百畝果蔬種植基地旁邊,一間20平方米的鋼構房子,堆滿了一筐筐剛剛采摘的葡萄。取袋,分裝,稱重,整個過程不足2分鐘。這里是李先生熟悉的地方,每年葡萄成熟季節,他都無數次來購買鮮果饋贈親朋好友。
據了解,商州區夜村鎮綠洲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共流轉土地120畝,起先以設施大棚蔬菜種植為主,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近年來該合作社大力發展葡萄、櫻桃等時令水果,種植效益逐年提高。2016年,夜村鎮綠洲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百畝果蔬種植被評為省級農業科技實驗示范基地。
“我們先后引進夏黑、戶太八號、早豐6號等葡萄新品種,以及美早、早大國、抉擇、先鋒等大櫻桃新品種,年采摘葡萄39萬斤,櫻桃4萬斤,可實現年產值160萬元。”在果園里,馬剛超指著綠油油的葡萄架說,“為了保證優質優果,我們投資了480萬元,建成果蔬培育、應用滴灌、綠色防控秸稈生物反應等栽培技術,實現果品生態化、綠色化。”
同時,該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園區+農戶”的運營模式,實行規范生產“五統一”,即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采供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儲藏、統一品牌銷售。達到了提高產量、提高質量、提高效益“三提高”和降低生產成本、降低生產勞動力"兩降低"目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產業提質增效,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馬剛超甘當鄉村振興“領頭雁”,產業發展“排頭兵”,群眾致富“帶頭人”,他主動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商洛農科所等專家教授,深入產業基地開展生產技術專題講座3場(次),培訓社員達300人(次),解決群眾就業150人,人均年務工增收1000元以上。
產業促增收,奏響振興曲。如今,楊塬村的葡萄,成為產業振興一張亮麗名片。“園子有我七八份地,流轉出去每年收入600余元。今年,我在葡萄園務工掙了2000余元,比起過去傳統耕種,收入翻了幾番。”楊塬村六組村民李紅良高興地說。(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張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