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馬尤翼 記者 滿淑涵
近年來,隴縣縣委統戰部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主題,以統戰陣地建設為抓手,讓服務發展“活起來”,以高質量的統戰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建立健全10個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和109個村(社區)協調小組,配齊配強鎮、村(社區)183名專(兼)職工作人員,確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隴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程波平介紹說,目前,鎮村同心實踐中心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并建立了縣鎮村三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定員、定責、定向、定期“四定”制度和帶頭聯系黨外代表人士制度,依托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交友活動,把統戰成員團結起來。
位于隴縣城關鎮的新城社區,以“社區黨支部+網格管理員+統戰成員志愿者”的社區組織管理為框架,以“同心實踐站”為載體,以“推動社會治理”為統攬,著力打通統戰工作向基層延伸的“神經末梢”。
“我們要利用統戰成員優勢服務基層治理。”隴縣城關鎮新城社區黨支部書記朱偉雄說,社區現有統戰成員635人,設置“民情懇談室”“同心調解室”“心理茶室”等功能專區,開展“凝共識、促發展”等主題活動8次,形成了社區為統戰成員服務、統戰成員為社區服務的“雙向服務”格局。
頭戴紅帽、身穿紅馬甲,在新城社區,經常可見統戰成員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心理茶室”跟鄰里拉家常,在“知聯之家”交流交心,在“同心調解室”答疑解惑……這里的“統戰之家”有規范、有特色,更有人情味兒。
隴縣書法家協會會員趙玉林是“知聯之家”的常客,每周都來這里以字會友。作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代表,他還為社區小朋友開展義務教書法志愿服務活動。
朱偉雄說,統戰成員各有優勢和特長,社區建立“同心志愿者隊伍”4支,還利用“銀發宣講團”“道德講堂”等形式,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作用,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惠民政策宣傳等活動。
隴縣工業園集綠色食品、新型材料、蘇陜工業、交通物流、電商、外貿六個產業園區為一體,現有各類統戰成員318人,其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69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240人。
園區里的“同心實踐站”,也是市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這里“多功能培訓室”“創客空間”“共享直播間”“統戰之家”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目前已主辦電商、知識產權、法律、金融等各類培訓活動10場次,舉辦創業沙龍、主題教育等活動8場,服務對象300余人,為各領域創業創新人士提供全面要素保障。
“園區里平均四五個人的小企業,一年能達到幾百萬元的營業額。”隴縣新聯會秘書長曹瑞說。
2015年,蔡銀軍從上海辭職返鄉創業,在隴縣開啟了農村電商創業之路,為隴縣核桃、蘋果等特色農產品拓寬了銷路,幫助鄉親們增收致富。
“感謝園區免費提供辦公場所和各種專業知識培訓。我們公司雖然是一家只有6個人的小企業,但去年的營業額達到了540萬元。”蔡銀軍說,在園區的支持下,企業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
邊學邊干,蔡銀軍在園區“同心實踐站”與更多的創業者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希望可以帶動更多有志青年返鄉創業,助力家鄉發展。
據曹瑞介紹,園區采取全員服務機制,加強與園區企業聯系聯誼,管委會每名干部聯系2至3家企業,全力協助企業辦理各環節手續,壓縮入園周期,切實推動惠企紓困政策落實落地,也給有夢想的年輕人創造了大展身手的機遇。此外,園區定期組織統戰成員開展調研活動,召開座談會、懇談會,傾聽企業訴求,征詢發展建議,協調解決困難,并引導統戰成員積極參與園區管理,進行技術攻關,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堅持把中心所在、大局所需與統戰所長結合起來,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程波平說,截至目前,隴縣縣委統戰部舉辦“同心向黨獻良策·凝智聚力促發展”等活動40余場次,開展法律宣傳、義診、科技下鄉等志愿服務活動60余場次;挖掘招商引資線索21個,招引項目17個,總投資約10.4億元;開展技能培訓45場次,帶動就業創業3325人;深入推進“五共五促”模式,實現村企結對全覆蓋,累計實施聯建項目121個,總投資4.58億元,幫銷農特產品1829.67萬元,實現了統戰工作與中心工作的雙融合、雙提升。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