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不斷推進,佳縣緊緊圍繞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將嫁接酸棗作為新興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擎畫鄉村發展新藍圖,為群眾增收淌出一條致富路。
依托資源優勢 發展酸棗產業
在佳縣,有句順口溜兒:酸棗雖小,全身是寶。酸棗果肉可制作飲品,果殼是加工活性炭和鋰電池的工業原料,酸棗仁含有黃酮皂苷等多種成分,具有安神補腦的藥用價值。近年來,隨著酸棗產業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不斷受到社會高度認可,當地長期無人問津的野生“坨針樹”如今已變身為備受青睞的“搖錢樹”,生長區域也由原來的崖畔荒地,變成了人們精心準備的平野沃土。
酸棗對土壤要求不高,人工栽培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好,且受倒春寒等惡劣天氣影響小、風險低,一朝種植、長期受益。佳縣屬黃土高原區,域內土層深厚,非常適宜酸棗生長。
據了解,作為中國紅棗名縣的佳縣,當前棗林保有面積達82萬畝。近年來,酸棗產業異軍突起,佳縣在上高寨、劉家山等鄉鎮嫁接4000畝“佳州大酸棗”,農戶人均可增收1000 元,酸棗樹不僅可以護坡、護坢、護路,進行水土保持,更成為農戶增收致富另一條來源。
強化示范引領 帶動整體提升
佳縣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思路,采取“政府主導、村社聯動、群眾參與、多元合作”的方式,鼓勵激勵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活用“三變改革”流轉土地,以土地入股,按照股份制分紅模式經營。鼓勵村集體經濟和致富帶頭人盤活村內閑置撂荒土地入股經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脫貧戶分紅,大力發展酸棗產業。
2021年,佳縣劉國具鎮上高寨便民服務中心因勢利導,將酸棗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核心產業來抓,以徐家東溝村和趙大林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試點,一期嫁接酸棗樹1050畝,2022年,趙大林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張家老莊(高家后寨自然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在酸棗樹嫁接掛果有收益后按股分紅,涉及農戶200戶,輻射帶動周邊5村用工100多人,年人均增收預計在6000元以上。
目前,劉國具鎮上高寨便民服務中心酸棗樹項目一二期實施酸棗樹嫁接3000余畝,輻射帶動連片發展酸棗產業,做到集體增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形成集體經濟發展“共同體”。
科學制定規劃 做優做強品牌
為向酸棗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佳縣邀請陜西紅棗產業技術體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實地調研、科學研判,同時培養出一大批棗樹豐產栽培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其中擁有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達20余人,對種植戶提供科學的酸棗嫁接指導、栽植技術培訓、聯系拓展市場等服務保障。
嫁接過程中,佳縣注重精準選育品種,先后從山西引進遼西1號、友華1號優良接穗品種,用佳縣油棗、佳縣木棗做砧木,與本地大酸棗及野酸棗進行交枝嫁接,進一步提高酸棗的產量和質量。
一枚小酸棗,扛起一方經濟發展“大旗”,“搖身一變”,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下一步,佳縣將全力推進酸棗產業向市場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鍛造叫響“佳縣酸棗”的金字招牌。(記者 高三寶 通訊員 許倩)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