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5日,中國(西部)氫能大會在榆林順利舉行,吸引了國內外百余家能源頭部企業參展,觀展群眾突破4萬人次。
作為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氫能產業產值未來可能達到萬億元以上。產業戰略如何定位?技術壁壘如何突破?產業發展又將去向何方?
這是一次對氫能未來的發問。
新賽道
超300億元投資
見證氫能產業巨大潛力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液氫動力分布模型、2022冬奧會火炬、氫能重型卡車……中國(西部)氫能大會上,新式氫產品層出不窮。
氫產業為何火熱?
一方面,為應對全球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帶來的氣候變化挑戰,零碳愿景成為全球范圍內氫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國也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另一方面,氫能是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戰略產業。從氫能市場來看,2021年全球氫能產量已達到9400萬噸,約占全球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2.5%,市場規模約為1250億美元。
“發展氫能已經成為全球普遍共識。”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任中保表示。
作為全國能源大省,陜西一直積極推進能源戰略轉型,在氫能物流運輸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陜西確定了新的目標——聚力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
中國(西部)氫能大會吸引了國內外氫能全產業鏈170余家企業參展,8位院士專家圍繞綠色氫能研發等主題展開討論。大會期間,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等國際領先的氫能技術與裝備逐一亮相,“榆林倡議”、《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寶雞和渭南氫能產業規劃、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規劃等系列產業成果重磅發布。
“本次大會共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額332.8億元,其中榆林簽約項目30個,總投資額279.6億元。”會后,榆林市政府副秘書長崔紅軍宣布了一組亮眼數據,釋放了榆林氫產業蓬勃發展的強有力信號。
“我們發展液氫技術已有40多年,此次參展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液氫動力分布模型就是核心技術代表。”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研發中心主任段捷告訴記者,“陜西氫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比如依托陜北能源供給中心和關中城市群之間大量城際物流運輸需求,液氫相關技術會有很多應用場景,我們也希望未來在這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此次簽約合作,我們將結合自身在產業資源與產業鏈接方面的能力與優勢,與陜氫集團攜手推進榆林等地建設氫能應用示范基地,促進區域氫能產業協同發展。”西科控股簽約代表張亞飛說。
新布局
立足資源優勢
陜西全面構建產業生態
去年3月,我國首份《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明確了氫能在國家能源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國內各級政府發布氫能產業相關支持政策超300項。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我省印發《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若干文件,做好頂層設計,明確發展路徑。
文件明確了榆林氫能重卡裝備制造及陜北氫能供應和應用中心的戰略定位,同時布局榆林配合相關地市協同打造榆林—延安—西安城際氫能廊道。建設榆林、西安、渭南互為支撐的氫能產業集群,聯通陜北、關中地區氫能消費和供應中心。
“當前,榆林出臺了6個方面16條政策措施,每年設立3億元專項扶持資金發展氫能產業。”榆林市委書記張曉光介紹,下一步,榆林將大力引進和培育氫能企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和院士團隊、高校院所的合作,努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西部氫谷國家氫能示范城市。
大膽布局氫能產業的背后,陜西有何“底牌”?
“西部地區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好,清潔低碳氫能制備供給能力強;陜西省高校、科研院所眾多,能為氫能產業發展孵化先進技術、推送高端人才;榆林市化工、運輸等場景豐富,是氫能多元化應用的沃土。”任中保說。
據了解,陜西化工副產氫產量超200萬噸/年,高品質副產氫產量約20萬噸/年。近百所高校、近千家各類科研院所,能在工藝研究、裝備加工、設備生產制造等方面提供強大支持。
“陜西當前對氫能產業進行一系列部署,力圖打通整個氫能產業技術鏈中的堵點。”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看來,陜西的嘗試,對我國打造氫能全產業鏈生態有積極作用。
新未來
聚力全鏈條
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
世界首個實用化和規模化的零碳智能能源中心——榆林科創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項目建成投用;
省內首個PEM制氫—氫能熱電聯產多能互補示范項目建成投運;
全省4條氫燃料電池重卡運輸示范線示范運行;
……
如今的三秦大地,氫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我省深入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構建了綠色氫能產業體系,培育了完善的產業鏈條。”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凱表示。
氫能產業承載著能源革命的新希望。如今,陜西建立工業副產氫就地就近應用、局域鏈式服務等模式,批復多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綠建指標,全省車用高純氫近1萬噸/年,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加氫站4個,全省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初具成效。
此外,我省多家企業制氫設備等成功下線,首條燃料電池電堆產線即將安裝調試完畢,燃料電池汽車產能達到每年1000輛,氫能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當前,陜西正在深入開展‘三個年’活動。我們將充分利用陜西氫能產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優勢,為致力于氫能發展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提供廣闊舞臺,全面構建從制氫、儲氫到運氫、加氫、氫能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助推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劉凱說。
(記者 張樂佳 馬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