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社區服務是人民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關系民生、連著民心。9月25日,“精神的力量——把青春華章寫在三秦大地上”網絡傳播活動媒體團通過深入走訪,以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為探尋切口,共同見證西安市社區治理新模式,感受新型社區發展新活力。
“熟人社區”變“親人社區”
在韋曲街道崔家營社區,媒體團在社區工作人員胡辛敏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家特殊的愛心餐廳,一群老年人正“熱火朝天”地打著麻將。胡辛敏指著麻將桌桌角僅剩的紅漆向媒體團介紹,愛心餐廳原本設立的初衷是解決社區老人吃飯“難”的問題,但卻漸漸發現許多老人只是“嘗鮮”,時間一久就不愿意到餐廳了。
“不僅要讓社區的老人來我們餐廳吃飯,還要讓他們對我們念念不忘,讓老人在這里享受到‘親人’般的服務。”胡辛敏說,2021年,崔家營社區在社區商鋪建立了崔家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讓老年餐廳從“飯堂”變成了集吃飯、運動、娛樂、養生為一體的“小型養老院”。
“村轉居”是崔家營社區最大的特點,原本村民之間的親密關系仍保留。“居民之間特殊的‘熟人’關系為我們打造‘親人社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說起崔家營社區和其他社區的不同,胡辛敏用“親人”來形容居民、社區干部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好地和居民“打成一片”,崔家營社區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有新身份——樓棟長,“每一位樓棟長都是‘大家長’,他們負責解決對應樓棟居民的各種問題,幫助協調各類矛盾,滿足各項合理需求。”據了解,目前,崔家營社區共有樓棟長7位,共負責7棟樓層,為2163名居民提供服務。
除了關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崔家營社區逐漸將目光對準全年齡段人群。“我們今年將原先的辦公樓重新規劃并改造,縮小辦公區域,打造更多適合居民學習、娛樂的場地。”胡辛敏介紹道。
“辦公場地”變“學習園地”
韋曲街道神舟五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改傳統的“桌椅板凳式”陳列,“在這一棟小小的樓里涵蓋了辦事窗口、舞蹈室、圖書閱覽區、開放式運動露臺等等,盡可能地滿足居民辦事、學習、娛樂等需求。”神舟五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雯雯介紹道。韋曲街道神舟五路社區于2020年9月成立,轄區內有居民小區4個,共31棟樓,短短三年時間,該社區將“和”文化貫穿于社區建設、治理和服務中,逐漸打響了“神舟五路”品牌。
“社區成立之初我們只有五個人,面對那么多的居民,怎么把大家召集起來?怎么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當時僅有一年半社區工作經驗的王雯雯面對這樣的難題,選擇了“最笨”的辦法。“我們給每棟樓都建了微信群,一個一個單元去張貼群二維碼,就這樣和居民建立了聯系。”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業余生活,神舟五路社區開辦了“芳華好時光”老年課堂、“五路好少年”實踐課堂、“蒲公英的愛”托育課堂,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居民的學習需要。現在,社區每周開設23節課程,包含15類,服務群眾350余人次,三年課程累計服務居民2萬余人次,真正將“辦公場地”轉變為“學習園地”。
同時,該社區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樹立“黨建+”的共建理念,協同轄區21家企事業單位為社區的小朋友開啟別樣的實踐課堂,不斷擴大“學習園地”。
標桿社區,王雯雯想到了“堅持”和“踏實”。“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5周歲,但是每一個人都很踏實,這也是我們最值得稱道的工作作風。”回看這三年的工作歷程,王雯雯把他們比作蝸牛,正是一步步的穩扎穩打造就了今天的“神舟五路”社區。
據了解,韋曲街道總面積51.18平方公里,街道下轄21個行政村,66個社區居委會(含25個撤村建居社區),常住人口約60萬人。長安區韋曲街道黨工委書記張亞林表示,“崔家營社區和神舟五路社區的建設與發展是韋曲街道眾多社區的縮影,下一步,我們將總結標桿經驗,將崔家營模式和神舟五路模式因地制宜地引用到其他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工作中,切實為民服務,讓居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