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清脫貧勞動力底數,掌握培訓意愿,建立實名數據庫;重點安排脫貧家庭16至35歲有勞動能力、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的青壯年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家庭初高中畢業后未繼續升學的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日前,省鄉村振興局、省教育廳等4部門聯合印發《加強脫貧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八條措施》,明確進一步提升脫貧勞動力技能素質,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
提升脫貧勞動力技能素質是實現長遠就業的關鍵舉措。據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全國脫貧人口就業務工總規模達到3274.32萬人,同比增加34.79萬人。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國內經濟雖持續向好,但穩崗就業仍面臨較大壓力。同時,一部分脫貧群眾因缺乏職業技能,就業競爭力不強、穩定性較弱,持續增收面臨不少挑戰。全省各地務必將脫貧人口放在重要位置,想方設法提升勞動力技能素質,讓脫貧群眾端穩“就業碗”。
要精準開展培訓。精準對接產業、行業、企業,建立需求數據庫和培訓數據庫,提升培訓精準度、人崗適配度。同時,創新培訓形式,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培訓,讓脫貧群眾掌握一技之長,促進脫貧勞動力吃上“技術飯”。
要深化就業服務。大力開展“培訓+就業+幫扶”一條龍服務,對參訓后脫貧勞動力就業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動態更新,開展常態化幫扶。對就業困難的,通過幫扶車間(社區工廠)、鄉村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項目等就地就近安置。對自愿進行失業登記的,及時提供就業指導、崗位推薦等服務。
要打造特色勞務品牌。圍繞重點產業領域,重點突出家政服務、電子商務、農業產業等實用技能培訓,做優做強一批職業技能培訓示范機構,創建一批陜西特色勞務品牌,不斷提升勞務輸出影響力和競爭力。
董 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