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西延高鐵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王家河特大橋主橋成功合龍。據了解,這是西延高鐵全線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橋梁,也是目前國內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橋梁同類型結構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橋梁。該項目節點,標志著西延高鐵橋梁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節點性進展,同時也為國內高墩大跨、連續剛構同類型橋梁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建設經驗。
王家河特大橋主橋成功合龍 通訊員卜欽祥攝
據了解,西延高鐵王家河特大橋位于銅川市王益區境內,全長1066.7米,為跨越王家河河谷、延西高速公路及既有鐵路專用線而設,主跨為(124+248+124)米連續剛構+系桿拱組合梁,最大墩高75米,最大跨度248米,采用先梁后拱、拱部豎提工藝,橋梁結構設計復雜、技術水平高、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是西延高鐵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
為確保橋梁施工有序推進,建設單位西成客專陜西公司綜合考慮高墩大跨連續剛構常規施工的局限性,組織施工單位精心開展專項方案論證,方案優化比選,先后攻克了超大直徑高強度硬質灰巖樁基施工、超大體積承臺混凝土施工、超高矩形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超大結構連續梁掛籃懸澆施工等技術難題。設計單位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團隊通過開展橋梁智能健康監測設計研究,針對橋梁關鍵截面應力、頻率,特別是位移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基于疲勞累積損傷與斷裂力學理論的評估方法,重點對結構進行數字孿生技術智能評估。通過“物理對象+數字孿生+監測實時修正”模型實現橋梁全生命周期的過程跟蹤及智能控制,保證結構安全可控,提高運營質量。
同時,在施工中,中國鐵建大橋局西延高鐵4標項目部細化施工組織方案,科學統籌安排,先后克服了臨近居民區作業、臨近高壓線作業、高空作業、夜間施工、雨季、高溫、冬季施工等困難,創新采取了高墩臨近330千伏高壓線安全防護技術、一體化全封閉掛籃安全防護技術、超大體積0號塊托架貝雷梁反力預壓施工技術、超大掛籃千斤頂反力架組合預壓施工技術,為大橋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陜西國鐵工程咨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監理單位,明確責任分工,實施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該公司第一監理項目部主動調整工序驗收方法,強化過程監控,變結果驗收為過程驗收,堅持邊施工作業、邊檢查確認的程序,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在全體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經過860天的連續奮戰,西延高鐵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王家河特大橋主橋順利合龍。
西安至延安高速鐵路是陜北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鐵,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包(銀)海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正在建設的西渝高鐵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是陜西省“米”字型高鐵網主骨架的重要構成,是“十四五”時期的重點建設項目。線路全長299.8公里,建設標準為雙線高速鐵路,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線路建成投入運營后,西安至延安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2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對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加快構建包海高速鐵路通道,進一步完善優化國家高速鐵路網絡布局、提升陜西省區位優勢和全國鐵路網樞紐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首席記者 梁璠 施工單位供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