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分組審議了省政府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陜西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有效推進,全省“雙高計劃”建設院校聚焦對接陜西重點產業鏈,近5年通過校企合作共計實現經濟效益20.88億元,創新培育了教育和產業互促共贏發展的新局面。
從規模發展看,陜西省職業學校數量居全國第16位,現有職業學校389所,在校生規模約100萬人。從質量發展看,32所中職學校被認定為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位居全國第11位;8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位居全國第8位,邁上了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據悉,近年來,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推進“雙示范”建設,遴選出50個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和150個示范專業。實施“雙高計劃”,立項建設13個省級高水平高職學校和92個高水平專業群,高職教育類型特色日趨彰顯。2所職業本科試點工作穩步前行,8所國家“雙高計劃”院校協同普通本科院校在13個專業聯合開展本科層次人才培養,構筑形成了“中-高-本”貫通培養的“立交橋”,順暢了學生多樣化發展成長成才的“大通道”。
近5年,陜西省相繼獲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標桿院系、樣板黨支部29個,累計向社會輸送技術技能人才120萬人,涌現出以陜工職院畢業生邢小穎為代表的一批優秀職教畢業生。5年來,全省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保持在92%、86%以上,60%以上畢業生直接服務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5年來我省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0多萬人次。全省職教堅持開放辦學、國際化辦學理念,在海外設立7個“秦嶺工坊”,建設教育部首批“魯班工坊”項目2個。26個專業教學與293個課程標準被國外采用,為探索海外辦學模式提供了陜西方案。(記者 拓玲)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