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韓璋 記者 樊星)11月28日,由渭南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東秦”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合陽縣,采訪了解了甘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靈泉村的相關情況。
甘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是在甘井文化站的基礎上建立的。甘井文化站建于1979年12月,1983年又建成了全縣第一個集宣傳、文化、科教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院,當時在渭北乃至全省獨樹一幟。二十多年來文化站曾百余次榮獲中省市縣的表彰獎勵, 199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該所按照“一院兩中心三場四室”的布局設置,(“四室”:志愿服務室、書畫工作室、榮譽室、文化宮禮堂會議室;“三場”:功勛廣場、村史廣場、好人廣場;“兩中心”:非遺傳承中心、文化體育活動中心;一院:甘井鎮農科院,被廣大群眾和各級譽為“梁山腳下一顆璀璨的明珠”。靈泉位于合陽縣城以東15公里處,村東緊鄰黃河、福山景區,因村東南處有一神泉而得名。近年來,靈泉村致力于傳統古村落保護,進行深度文旅融合創建,并積極探索“五治聚力”治理模式,走出了建設新鄉村的新路子,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第二批國家傳統村落、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鄉村、市級文明村。
結合靈泉特點,該村挖掘并大力弘揚秦商文化、孝義文化、誠信文化,精心打造晴梵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優秀文化融入鄉村治理;堅持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啟動實施融合創建4A景區項目,初步形成一軸、一帶、兩環、三核、五板塊的11235空間格局;投資1500余萬元,加快推動靈泉古村落景觀風貌改造提升,在保護開發現有古建古居的基礎上,對停車場、垃圾分類收集站、休閑座椅、微景綠植、民宿驛站等配置提升,形成“一步一景”的回字形景觀紐帶,打造集文化體驗、旅游休閑、觀光打卡等“人 景 物”相融、主客共享的傳統村落旅游樣板;投資200萬元建設渭南市傳統村落數字化博物館,年底建成投用,將拓展有限展示空間,提供個性化的傳統村落數字展示;村上成立了印象靈泉旅游文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壯大觀光游、研學游、休閑度假游、農耕體驗游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持續留“形”塑“魂”,叫響“靈秀福山、匠韻坊鎮”品牌。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