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從省政府獲悉,為了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并制定行動方案,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到2027年,陜西省創建“千萬工程”示范村2000個以上。
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實現愿改盡改
持續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實現愿改盡改。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戶廁入室進屋。推動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聚焦城鄉接合部、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等重點區域,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治理技術,鼓勵居住分散地區探索采用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生態處理技術。對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進行重點治理。
持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優化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布局,采用小型化、分散式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管護和運行成本。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探索高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路徑。
推進農村水、電、路、氣等提檔升級
推進農村水、電、路、氣、訊、網、物流等提檔升級。大力開展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重點推進城鄉一體化、規模化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等。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維護梳理,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
持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有序實施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推廣清潔能源,推動天然氣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覆蓋,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穩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根據農村人口規模和分布,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
推進縣域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提高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綜合服務、應急處置和疫情防控能力,合理配置鎮村兩級醫療衛生資源,推進村級醫療疾控網底建設。持續提升農村養老、助殘、托幼、社保、救助等公共服務水平。
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依托縣域城鎮平臺、產業平臺、創新平臺、投融資平臺,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在推動脫貧地區幫扶產業提質增效的基礎上,鞏固提升8個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水平,帶動市級建設一批百億級、縣級建設一批十億級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做足做活“土特產”文章,聚焦“果畜菜茶菌藥”等產業,打造優勢特色農產品聚集區。大力發展初級加工和精深加工,開發特色化、多樣化、高附加值終端產品。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開展農產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動,實施“數商興農”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完善田間地頭、銷區小型倉儲保鮮設施,發展農村電商產業園和快遞物流園,打造區域性農產品營銷基地。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陜農”優勢品牌。
發展“美麗鄉村+”農業、休閑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產業強鎮,帶動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縣、特色鎮和專業村。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加強年度新增用地計劃和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規模的統籌安排,各地在編制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中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可在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主要用于新興類、示范類產業用地。積極探索實施點狀供地等靈活供地方式,優化審批流程,及時滿足鄉村產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需要。
承擔試點任務的縣(市、區),在尊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意愿、優先滿足村民新建住宅用地的前提下,可將村內空閑地、依法回購的閑置住房所涉宅基地,規劃為工業、商業、旅游、康養、娛樂等經營性建設用地,依法依規運用市場化手段保障“千萬工程”建設用地需求。(記者 馬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