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榆陽區地理資源優渥,資源稟賦深厚,通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頭雁’培育之后,更是畫龍點睛、點石變金。大家現在看到的葡萄,獲得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這個芝麻香瓜,來自榆陽區紅石橋鄉西左界村,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這兩個都是國字號榮譽!”榆陽“頭雁”專題展解說員正自豪地向現場群眾介紹著展館特色。
榆陽“頭雁”專題展首次亮相楊凌農高會
前不久,第30屆楊凌農高會首次舉辦“頭雁”專題展。作為在全國率先啟動“頭雁”培育項目的縣市區,榆林市榆陽區的20名“頭雁”集中亮相,巨型瓜、喬坊渾酒、芝麻香瓜等榆陽“頭雁”產品多角度、全方位呈現,展示出榆陽區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也展現出榆陽區“頭雁”發展產業的波瀾壯闊之勢。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榆陽區緊抓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契機,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在全國率先實施“頭雁”培育項目,計劃5年內培育300名“頭雁”,創新提出“三段式培訓”,建立“三項保障機制”,推動發展“三個經濟”,形成“頭雁”培育“三三三”模式,樹立了全國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標桿,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思耀國正在操作三架植保無人機為馬鈴薯噴灑藥劑
順勢而生“三段培訓”破解學用脫節
2022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實施“頭雁”項目。為加快培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隊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榆陽區分別于2022年6月、2023年7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兩期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班,標志著榆陽區培育“頭雁”項目在全省率先實質性落地,并走在了全國“頭雁”項目培育的前列。
“目前,鴕鳥養殖是一個新興產業,區委、區政府對我們的產業非常支持。通過參加第二期培訓班,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們深入交流,我收獲了從育雛、飼喂、后端產品銷售等多方面的寶貴建議,啟發很大。現在我感覺方向非常明確,也更有信心做大做強榆陽鴕鳥養殖業。”在培訓期間舉行的導師見面會上,榆林旭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換換激動地說。其他“頭雁”也在導師的專業指導下,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產業發展情況,獲得了好的意見建議,受益匪淺。
據了解,自2022年起,榆陽區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圍繞“三農”人才培養、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進行合作,創新開展“理論教學+返崗實踐+成果答辯”三段式培訓,辦好理論教學“大講堂”,用好返崗調研“大練場”,抓好成果答辯“大考場”,有效破解了學用脫節問題,探索出校地合作培訓的新做法。
“在‘頭雁’培育過程中,我校不僅為每位學員配備了專業導師,而且會實地深入學員的產業基地對新產品的開發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把產品做大做強,助力農業產業走上現代化發展之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徐懷德說。
2023年2月19日,榆陽區首期47名“頭雁”經過為期1年的定制化、體驗式和孵化型培育順利結業,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頭雁”項目實施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參考的“榆陽經驗”,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打造了示范樣板。
榆陽“頭雁”產品巨型瓜
乘勢而起“三項機制”助力群雁齊飛
“通過駐企‘頭雁’工作站,我們打造了實訓基地,完善了農產品展銷長廊,并且通過陳軍教授的專業指導,更加精進了我們的技術,堅定了產業發展的信心。”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負責人思耀國說。
2023年5月7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發展聯盟榆陽分會揭牌暨專家工作站簽約儀式上,授牌榆林市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等5家企業為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發展專家工作站。通過“頭雁”專家工作站、“頭雁”發展聯盟,柔性引進一批專家人才為“頭雁”提供決策咨詢、市場研判等服務,破解“頭雁”發展瓶頸難題,組建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等四大產業集群,強化聯盟內部資源共享,推進“頭雁”之間互聯互促,進一步增強“頭雁”輻射帶動能力。
除了搭建專家平臺,2023年,榆陽區積極建立政策保障機制,多措并舉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創新探索出“專家平臺+政策保障+資金扶持”育后服務機制,促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形成群雁齊飛的發展新態勢。制定《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和“4+2+X”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扶持政策,開展“頭雁”高素質農民職稱評審,優先推薦“頭雁”作為“兩代表一委員”候選人和村級后備力量人選,不斷激發農村干部隊伍活力,鼓勵“頭雁”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力量。同時,聚焦“頭雁”融資難問題,發揮財政金融政策優勢,大力支持“頭雁”申報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開展“頭雁”綜合考評給予獎補和創業擔保免息貸款,并暢通“頭雁”貸款融資渠道,鼓勵“頭雁”申請小額信貸、惠農e貸用于生產經營。
“我作為榆陽鄉村振興‘頭雁’培訓項目的第一批入選者、受益者,我將努力把學習到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與生產實際相結合,自覺主動地肩負起扎根農村、發展農業、服務農民的重任,發揮‘聯農帶農興農富農’作用,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將經驗分享給更多農民,帶動大家共同增收致富,起到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目的,真正把自己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領頭雁’”思耀國說。
造勢而雄“三個經濟”謀求共同發展
品農家美食、賞田園風光、住窯洞民宿、尋棲心之所……走進榆陽區青云鎮鄭家川村,一處處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窯洞院落別具一格,猶如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徐徐展開。
“這次活動不僅要契合國慶和豐收的主題,還要將村里現有的花海、民宿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可以再舉辦一場演唱會,讓村民自己登臺PK……”首批47名“頭雁”之一的青云鎮鄭家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鄭志雄,正在院內和村民商討“國慶”期間開展文旅活動情況。在這些“金點子”的碰撞中,“棲心川上”這個由35孔廢棄窯洞改造而成的原生態民宿集群,正在不斷涌現出農文旅融合的新業態,讓一個個“小庭院”真正引爆“新經濟”。
乘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東風,榆陽區不斷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扎實開展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工程,412個村(組)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種植基地”等利益鏈接機制,帶動小農戶以參與經營、合作入股、生產托管、技術指導、產銷對接等方式走向大市場。
同時,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首批推廣的先進典型之一,榆陽區創新發展伙場庭院經濟,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大力推動“集體經濟+伙場經濟+數字經濟”發展,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發展新路徑。榆陽區財政統籌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農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閑“方寸地”,因地制宜發展伙場庭院經濟,每個鄉鎮每年打造3-4個伙場庭院經濟示范村和100戶示范戶,形成“百村示范、帶動全區”的效應。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搭建榆陽區數字農業智慧信息平臺,構建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信息服務體系,用信息化手段帶領“頭雁”和小農戶走向市場。
雁行萬里靠頭雁。榆陽區以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為抓手,堅持人才為先、產業為重、產改為基、共富為本,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如今,經過兩期培訓的97名“頭雁”,已經在榆陽區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奮楫前行,涌現出“葡萄哥”“領頭楊”“沙蓋妹”“雜糧王”“干爐姐”“西梅李”等一大批聲名鵲起的“頭雁之星”,帶動150多個新型經營主體、50多戶初加工企業和3000多戶農戶共同發展。在榆陽大地上,一幅“頭雁領航,雁陣齊飛”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暴海杰)
《各界導報》2024-01-26 第5608期 18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