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年僅35歲的危重癥患者心臟三次停跳,病情復雜兇險,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西咸院區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通力合作,成功將他從死亡線上拉回,患者重獲新生,書寫了生命的奇跡,重癥醫學科團隊通過自己的努力,完美詮釋了永不言棄的醫者精神。
2023年12月18日晚上8點,重癥醫學科接到急救中心電話。一位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的35歲男性患者,在家自行艾灸治療時突發心臟驟停,經過院前一系列緊急搶救,患者心跳逐漸恢復,并立即轉重癥醫學科進行進一步高級生命支持治療。
入科時,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生命體征極不平穩,全身重度水腫,經過一系列檢查評估后,醫生組給予患者頭部亞低溫腦保護、血管活性藥物及對癥支持治療,護理組立即給予患者留置PICCO,實時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及CO,進行精細化管理。
經過積極搶救治療,患者生命體征漸趨平穩,瞳孔也逐漸出現對光反應。正當大家連續作戰16小時、以為可以歇一歇的時候,12月19日中午,患者再次出現心跳呼吸驟停,護士立即大聲向值班醫生報告——“快!快!患者再次出現心跳呼吸驟停,氧飽和度67%!準備搶救!”
隨后,主管醫生立即組織搶救,迅速評估病情,心電監護示,患者心率下降至34次/分,顏面及口唇青紫,雙側瞳孔散大固定,未觸及頸動脈搏動,重癥醫學科主任嚴首春、護士長李花立即趕到到床旁指揮搶救,調節呼吸機模式為控制通氣模式,調節氧濃度為100%,實施高質量心肺復蘇術,持續胸外心臟按壓、給予腎上腺素靜脈推注,多次電除顫,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升壓……
搶救20分鐘后,患者終于恢復了心跳,雙側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雖略顯遲鈍,但畢竟有了對光反射,脈搏、血壓和末梢血氧飽和度均趨于正常水平。
生命體征雖然平穩了,但患者的情況仍不容樂觀,需要更進一步的重癥醫學專業治療和高級生命支持。嚴首春下達了下一步搶救指令——
“降低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給予限制性液體復蘇、腦復蘇、肝腎功能保護,強化抗感染,間斷進行床旁肺泡灌洗等,同時根據患者各項指標及時調整搶救治療方案!”
值班醫生寸步不離地守候在患者床旁,根據血氣分析及其他POCT結果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在重癥醫護的精心守護下,患者成功度過了入院后最危險的一夜。
12月25日晚上,患者再次出現心臟驟停!重癥醫護再次給予患者規范化心肺復蘇——持續胸外心臟按壓,靜脈推注腎上腺素等搶救措施,直至患者心跳恢復。但此時患者仍然存在肝腎功能損傷、凝血功能紊亂、重癥感染,血氣分析提示頑固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癥,立即實施保護性通氣措施、CVVH模式床旁血液凈化治療、床旁超聲指導下液體復蘇、持續亞低溫腦保護治療。
經歷三次心跳呼吸驟停并經搶救恢復心跳后,患者陸續出現心衰、腎衰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現象,間斷出現抽搐。為保證患者生命安全,重癥醫學科團隊竭盡全力,積極完善患者各項檢查并給予亞低溫保護腦細胞等對癥支持治療,先后采用了床旁血液凈化治療技術、床旁纖支鏡肺泡灌洗技術、氣管插管呼吸機控制及輔助通氣技術等重癥搶救措施。
經過積極治療,患者意識逐漸恢復,神志慢慢轉清,到轉出重癥醫學科時,患者已經能完成簡單指令動作,全身水腫消退。
在這位患者的整個救治期間,先后發生3次心臟驟停,治療過程可謂險象環生。在整個搶救過程中,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配合默契,各司其職,整個搶救流程井然有序。通過綜合運用重癥醫學專科技術,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生命體征逐步得到改善,臟器功能損傷逐步修復。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傾盡全力,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用自身精湛的醫療技術能力,與死神賽跑,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為患者及家屬重新燃起希望之光,得到家屬及患者的認可。
目前,患者已成功病愈出院,重癥醫學科團隊再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