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殷博華)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我國在結核病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許多新挑戰,尤其是針對“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還需政府多部門共同發力。省兩會上,馬戰平等委員聯名提交提案,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減負建言獻策。
“‘耐多藥結核’病的持續治療時間比較長,長達18至20個月,甚至更長。”省政協委員、省中醫藥研究院(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戰平說,雖然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可以減免患者部分治療費用,但患者自付費用依然很高。
馬戰平和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楊拴盈通過調研發現,在“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方面,全國每年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完成治療,治療費用高昂是影響患者治病的根本原因。
“患‘耐多藥結核’病,可導致患者勞動能力下降、收入減少,容易造成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楊拴盈說。
在《關于加強民政、財政籌資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提供負擔減免政策的建議》的提案中,馬戰平、楊拴盈建議,我省醫療機構應有效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中央轉移支付重大傳染病防控經費、結核病防治項目資金、地方配套資金等,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治療費用進行減免或兜底。加強對疾病治療過程及效果的評估,建立健全以防治任務完成情況為評價指標的資金分配機制,規范完善疾病診療機制,切實提高群眾就醫獲得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