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有人管 青山有人護
在青山綠水中持續提升生態品質
本報記者 李由
河湖長制的落實讓每條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動河湖生態系統持續優化向好。 本報記者 賀釔文攝
孟夏時節,銅川大地生機盎然,綠意正濃。
抬頭,是醉人的“天空藍”;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林長制、河湖長制的落實,讓一條條河流、一片片森林有了專屬守護者。
近年來,我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著力推動河湖長制、林長制走深走實,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越來越多的綠色在銅川大地蔓延,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園讓市民們在“生態留白”中享受美好生活。
呵護河湖清水
“挖溝渠、運石塊、疏河道……”5月14日,在耀州區清峪河照金段防洪工程建設現場,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挖掘機不停地來回作業,施工人員正搶抓晴好天氣,緊張有序地搬運石頭砌筑溝堤,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放眼望去,周圍植被郁郁蔥蔥,空氣清新。
據項目負責人梁厚榮介紹,該項目目前已完成清表、放線、基槽開挖1500米、基礎擋墻建筑800米。“工程完工后,沿岸10戶46人、98畝農田、沿河公路、照金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加油站、污水處理廠等建筑物防汛安全得以解決,照金景區綜合環境進一步提升,將進一步助力照金鎮鄉村振興和景區旅游業發展。”
防洪治理工程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生態工程。據了解,為推進河湖生態環境長治久美,自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在流域內確定了市、區、鎮、村四級河湖長18人、河湖警長7人,各級河湖長嚴格執行巡河制度、問題督辦制度等工作制度,通過常態化巡河、現場化辦公等方式,有效解決了河道監管力量弱、“多龍治水”效率低的問題。
“一河一策”是因河施策、精準發力的關鍵。各級水務部門通過系統化查找梳理問題,把規矩立起來、把紅線劃出來,堅持常態化巡河,強化河湖“四亂”問題督辦整改,先后關停采石場1處、采砂場1處,拆除違法養殖場2個、攔河壩1座,清理亂倒垃圾20起,有效改善了清峪河生態環境。
筑牢“綠色屏障”
“林”有新風貌,“長”出新成效,我市林長制的實施促成“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
在耀州區照金林場高爾塬管護站,技術人員正在調試無人機,攀升至百米高空的無人機化身“空中哨兵”,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開啟“天眼”巡視模式,在森林火情巡查監測工作中精準識別可疑熱異常。身居后方的林場工作人員足不出戶,便可通過指揮平臺實時了解無人機拍攝的巡檢畫面和預警信息,第一時間進行火情處置,實現自主化、信息化、高效化林火監測,筑牢防火屏障,更好守護綠水青山和美好家園。
林長制的關鍵在“林長治”。今年以來,我市在主要交通路口、重點林區、重點部位設立森林防火檢查點,全市林業系統干部包抓區縣、鄉鎮、林場、村組,國有林場靠前駐防,無人機、視頻監控、瞭望臺監控防控,進山入林掃碼監管,護林員緊盯“五頭、五邊、五口”巡查巡護,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在此基礎上,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林長+警長+法院院長+檢察長”管理機制,通過“四長”聯動共譜護林治山“協奏曲”,創新提出“林長+封山禁牧”協作機制,系統“護綠”推動“四級”林長巡林。截至目前,全市四級林長開展巡林6000余次,解決涉林問題20余個。同時,通過做優項目投資、做精森林旅游、做細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強林業產業和做實生態富民,為實現生態惠民、幸福加碼、農民致富貢獻林業力量。
厚植生態底色
森林和水資源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格落實林長制和河湖長制,持續加大“治”的力度,提升“管”的水平,積極發揮綠水青山的綜合效益與多元價值,推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向提升,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截至3月31日,全市優良天數64天,同比增加8天;空氣質量六項主要指標同比全部改善,岔口國考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優于國考2個類別。全市無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和農村黑臭水體。持續強化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涉水企業執法檢查等專項行動,開展水源地巡查10余次,整治環境問題7個。全市主要河流斷面、縣級以上4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4個地下水水質均100%穩定達標。“變好了、不臭了、干凈多了……”人們由衷感嘆著全市水環境的轉變。
山有水則靈,水有山則秀。我市“林長制+河湖長制”齊推進,助力守護青山綠水,回應百姓關切,讓城市更宜居、鄉村更美麗,讓老百姓錢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使老百姓更有獲得感,是我市建設幸福美麗銅川的內生動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