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募集就業見習崗位不少于4萬個;年底前建立50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對縣域內培育的勞務品牌,帶動勞動力等從業人員達500人以上的,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記者12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進一步鞏固加強穩就業工作的通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支持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
鼓勵小微企業吸納就業
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資本“三大市場”,加快培育秦創原高能級科創孵化器,新培育科創孵化載體30家左右。持續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支持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一年以上的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入鄉農民工,給予每人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5年12月31日。
對招用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最長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的部分,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5年12月31日。
加大就業見習崗位募集力度
實施困難人員援助和救助
全年募集就業見習崗位不少于4萬個。對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歲-24歲登記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的,見習期間給予每人每月1700元的基本生活費補貼,并為其購買每人每月30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接收見習人員見習期限不少于3個月的見習單位,按照滿足條件人數每人300元的標準,給予見習單位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補貼;對年度接收見習人員見習期滿后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按照留用人數每人2000元的標準,追加發放見習單位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補貼;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為其參繳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見習單位,給予剩余期限見習生活費補貼,見習人員的見習時間一般為3-12個月,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此外,圍繞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農村電商、家政服務、手工等特色產業領域,針對性開展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積極培育勞務品牌。
建立就業困難人員精準認定、精準幫扶、精準退出機制,優先推薦低門檻、有保障的愛心崗位,全年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萬人。鼓勵在熱心公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設立就業援助基地,對就業援助基地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登記失業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按每新吸納1人2000元的標準核算(同一企業每人只能核算1次),每年最高給予30萬元獎補。
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基層下沉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工程,發揮好公共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企業職工培訓中心作用,全年培訓30萬人次。鼓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提高培訓適配度和就業率。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落實技工院校生均經費制度。推動優質職業院校、技師學院和行業龍頭企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深度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新八級工”制度,鼓勵企業設立“首席技師”“特級技師”崗位,開展兩類人才貫通,推動企業職工“人人持證”。
加快實施就業服務提質工程,共建共享就業信息化“一庫一平臺”,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基層下沉,2024年底前建立50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力爭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規范化零工市場。對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包括政府設立和運營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園區就業服務驛站、零工市場(驛站)等,承擔免費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的,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可根據其前一年度推送就業政策涉及企業戶數、歸集發布有效崗位數量、組織開展招聘會次數、提供就業創業指導人數、促進就業人數等,給予一定補助,具體標準由各地自行確定。(記者 馬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