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經“分解”成為再生骨料
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的透水磚、濾水材料,昆明路地下綜合管廊的回填再生骨料,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西安繞城高速東輔道、西安火車站改造、310國道西安過境公路的路基……它們誕自同樣的“母體”——建筑垃圾。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建筑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如何有效處置建筑垃圾,防止其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西安的這家本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成功研發出一套建筑垃圾循環利用設備,將建筑垃圾“吃干榨凈”,轉化成有價值的各種資源產品,實現了建筑垃圾的“變廢為寶”。“重生”后的建筑垃圾在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大顯神通。
“分解神器”
將建筑垃圾“吃干榨凈”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陜西建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新環保”)。在全封閉半地下式破碎生產線上,一車車建筑垃圾被送入進料口,開啟“重生”之旅。經除土、破碎、分揀、整形、篩分、水洗等工序,傳送帶上不斷“吐”出“寶貝”:再生骨料、鋼筋鐵絲、木材、輕物質等。規格不一的再生骨料經配比深加工,又變成了再生磚、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再生預拌砂漿、再生預拌混凝土等再生建材。
“建筑垃圾其實是城市的‘礦產’、放錯地方的資源,經過專業處理,它們可以從沒用變得有用,變廢為寶。”建新環保副總經理王俊峰介紹,公司是一家集拆除、清運、處置、應用全閉環全產業鏈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垃圾循環利用企業,年處理能力可達150萬噸,將建筑垃圾“吃干榨凈”“物盡其用”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王俊峰告訴記者,建筑垃圾通過他們研發的“分解神器”,變成了四類可用之“材”:再生骨料、鋼筋鐵絲、木料、輕物質。其中,再生骨料按規格又分為再生細分料5mm以下、再生細骨料5-10mm、再生粗骨料10-30mm,可替代天然骨料,可以直接用于道路工程底層回填、海綿城市建設中透水蓄水層等建筑領域,也可再加工制成再生混合料、再生預拌混凝土、再生預拌砂漿、再生免燒磚、再生預制構件、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等,用于各類工程建設場景。鋼筋鐵絲可用來制造鋼材。木料可用于木材加工。塑料、纖維、電線皮等輕物質,經撕碎、加工,既可用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又可以制成燃燒棒用于機制砂烘干。
研發攻關
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長期以來,建筑垃圾大都采用填埋方式處理,這樣雖然‘省事’成本低,但占用大量土地資源,而且對水、土壤和空氣造成污染。”王俊峰說,為破解“垃圾圍城”之困,2011年,建新環保開啟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的探索實踐。
“創業初期,我們到歐美多個國家進行調研,考察設備、技術及應用情況。遺憾的是,因為建筑工藝、建材使用習慣的不同,國外蓋房大多用的是木材和磚石,而我們還會用到鋼筋、混凝土、高分子材料、泡沫板等,這就導致了建筑垃圾成分的巨大差異。國外的處理設備和技術根本沒法滿足我們自己的處理需求。”
沒有合適的設備,那就自己造!就這樣,建新環保與中國建材總院西安墻材院、北京建筑大學、長安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公路研究院等聯合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攻克技術難題,于2014年成功自主研發出一套建筑垃圾處置設備。
研發除鐵裝備,高效分離建筑垃圾中的鋼筋;研發配比設計和專業設備,生產的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可完全替代天然水泥穩定碎石;研發再生預拌砂漿工藝技術,拓寬再生骨料的應用……十年來,建新環保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改進工藝,累計獲得20項發明專利。時至今日,他們自主研發的建筑垃圾處置設備已完成第三次更新換代,一舉填補了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多項空白。
“在建筑垃圾處理過程中,里面的塑料、布料等輕物質如果分揀不達標,會影響再生骨料的潔凈度。針對這個棘手問題,我們團隊反復試驗、論證,最終自主研發了水力分選裝置,讓再生粗骨料潔凈度即輕物質含量達到萬分之一,遠遠優于百分之一的國家標準。”王俊峰驕傲地說,“這項技術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成果走出陜西
累計“吃”下超1500萬噸建筑垃圾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建新環保已累計處理建筑垃圾超1500萬噸。其生產的建筑垃圾再生建材替代原生建材,廣泛應用在西安繞城高速、西漢高速、鄠周眉高速、西興高速改擴建、“三河一山”綠道、西安地鐵1號線和4號線、西安北站南北廣場等省市重點項目,涵蓋海綿城市、市政道路、建筑小區、公園綠地、生態修復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該企業不僅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還將“零排放”“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在生產經營全過程。雨水在這里也變廢為寶。廠區修建蓄水池,雨天收集雨水,經沉淀過濾變成生產用水。“洗”完垃圾的臟水又回流到蓄水池,再沉淀過濾,循環使用,既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又做到生產過程無廢水排放。
建筑垃圾變成再生建材,不僅有效解決了建筑垃圾處理問題,實現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又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隨著生態效益的持續彰顯,建新環保的工藝專利技術成果還轉化推廣到甘肅、天津等省市。企業還參與編制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垃圾處理技術標準》,被工信部評為“國家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被住建部評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
“我們生產的再生建材比天然建材使用成本低10%-20%。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新投入,注重科技研發,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在更多場景的應用,為西安守護好綠水青山。”王俊峰說。(文/圖 記者于忠虎 呂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