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以下簡稱“陜西宋基會”)第四屆理事會自2017年1月成立以來,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關心指導和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40周年的重要賀信精神,始終秉承宋慶齡先生“永遠和黨在一起”的信念,積極踐行“和平·統一·未來”宗旨,牢牢把握基金會事業發展正確政治方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化改革、銳意進取,主動作為,持續推進青少年素質教育和公益慈善事業,廣泛開展對外交流交往活動,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七年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彰顯了宋慶齡基金會新風貌,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了積極貢獻,以實干實績贏得了陜西省委、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譽,為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新貢獻。
堅守正確政治方向 始終不渝大力宣傳弘揚宋慶齡精神
陜西宋基會第四屆理事會成立以來,深入挖掘宋慶齡先生在近現代革命中與陜西革命人士史料,修訂再版《宋慶齡與陜西》一書,宣傳弘揚宋慶齡精神。聯合西北大學,共同成立宋慶齡研究中心,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和學術優勢,深入研究宋慶齡先生對中國革命事業、祖國統一及慈善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系統闡釋宋慶齡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在陜西省委宣傳部社會科學基金中設立“宋慶齡研究”專題項目,匯聚資源,進一步促進陜西省宋慶齡精神的理論研究工作。
七年來,廣泛宣傳弘揚宋慶齡精神,不斷強化基金會社會號召力。2018年10月23日,舉辦陜西宋基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展現了陜西宋基會三十年來在社會各界關心幫助下取得的豐碩成果;2023年10月20日,陜西宋基會成立35周年之際,舉辦了“傳承宋慶齡偉大精神 攜手共向美好未來”——紀念宋慶齡同志誕辰130周年暨陜西宋基會成立35周年系列展覽,回顧宣傳陜西宋基會成立35年來在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支持貧困地區助學興教、助學幫困以及促進與港澳臺、海內外青少年交流和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成績。
七年來,還承辦了“新時代”斯諾國際論壇、斯諾圖片展,協辦了“中國人民的老戰士、老朋友、老同志”路易·艾黎圖片展,宣傳宋慶齡先生畢生致力的國際友好事業,努力講好國際友人與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弘揚新時代國際主義精神,促進中外民間友好交流。
緊緊圍繞中心工作 不斷彰顯新時代宋慶齡基金會的新風貌
七年來,陜西宋基會始終遵循“繼承和發揚宋慶齡畢生致力的少年兒童事業、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增進國際友好、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的宗旨,在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支持貧困地區助學興教、助學幫困以及促進陜港澳臺及海內外青少年交流、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七年來,連續舉辦多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陜西賽區評選活動以及“絲路童聲—2018童星耀三秦中國東西部少兒藝術節”、“與你一起相遇音樂殿堂”六一兒童節公益音樂會、“六一”文藝系列活動、“幼兒基本體操比賽”、“奮進新征程 同心繪夢想”青少兒繪畫書法作品征集活動,指導開展“絲綢之路模擬聯合國大會暨青年可持續發展峰會”……為推動素質教育發展、助力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貢獻了力量。
聯合西安市雁塔區、高新區和曲江新區團委、教育局舉辦了“小紅雁”法治課堂之法治劇評比活動,參與學校23所,以豐富生動的法治教育形式,提升了未成年人遵法、守法的意識。連續7年開展“兒童劇進校園”送劇下鄉活動,惠及陜西省邊遠地區學校93所、青少年學生60余萬人,受到師生家長好評。從2023年開始,相繼舉辦了第一屆、第二屆“藝術溫暖童心 戲劇點亮夢想”大型兒童劇公益演出活動,邀請邊遠山區學生和社會福利院特殊群體兒童參加。
設立青少年素質教育示范基地、學前教育創新示范基地,實現公益活動與素質教育的有機銜接,充分發揮了素質教育創新示范平臺作用,在邊遠山區小學開展“手拉手助力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示范教學活動。
積極引導分會發揮作用,擴大宋慶齡基金會社會影響。此外,充分發揮基金會聯系少年兒童的獨特優勢,務實獻策、建言資政,提交《動態調整西安市保教費收費標準》的提案,提案被西安市教育、發改部門采納并落實,為我省學前教育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基金會力量。
激發砥礪奮進之志 在扶貧濟困中展現社會責任擔當
陜西宋基會把工作放到黨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中思考、謀劃,胸懷“國之大者”,激發奮進之責,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推動基金會事業高質量發展。
2017年以來,陜西宋基會先后在全省邊遠地區援建各類中小學(幼兒園)36所,捐贈資金近400萬元。實施基層學校項目改造30個,幫助建設科學發現室、留守兒童活動關愛室、愛心書屋,修繕改造山區學生宿舍、食堂餐廳,創建素質教育功能部室、紅色校史館,改建學生公寓、學校教學樓、活動場地等;廣泛發動海內外愛心人士,資助貧困地區品學兼優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先后設立“有輝助學金”,資助300余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學生;設立“芥菜籽助學金”,資助全省7個市區的7所鄉村學校農村貧困家庭學生。此外,還在富平縣覓子小學和西上官村發放“利融(上海)實業”助學幫困基金;試點設立了“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勵志獎學金”,幫助商南縣、白河縣、略陽縣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困難。
七年來,累計慰問各類困境兒童1000余人次。其中,2017年,向子洲縣、綏德縣兩縣洪澇災區教育部門捐款40萬元,用于損毀嚴重的中小學以及幼兒園教學設施設備的重新購置;2023年,甘肅積石山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向甘肅、青海兩地捐款40萬元,幫助地震災區安置受災群眾,維修重建受損校舍。
七年來,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幫扶,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50萬元。幫助建設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和留守兒童活動室,走訪慰問困境兒童,資助貧困大學新生。幫助發展林下特色養殖產業,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實現村民增收。搭建“名校+云課堂”,將優質教學送到邊遠山區學校,實現了山區學生和城市學生同上一節課、共享優質教學的夢想。
面對2020年突發的疫情,積極籌措大量疫情防控物資,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捐贈防疫物資,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利用線上線下方式,舉辦“弘揚宋慶齡精神·讓戲劇漫步云端”兒童劇公益演出活動,極大豐富了疫情期間邊遠地區學生文化生活。
創新拓寬對外交流 “朋友圈”越擴越大
2023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香港與內地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指示,陜西宋基會組織青少年素質創新示范基地學校學生代表赴港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陜港少年兒童文化交流活動”,活動在香港各界產生強烈反響,促成了陜西宋基會基地學校與香港青松侯寶垣小學締結姊妹學校,搭建了陜港青少年“友誼之橋”,拓展了陜港兩地青少年學生溝通交流渠道,進一步強化了香港青少年的國家歸屬感和認同感。2024年,陜西宋基會邀請香港青松侯寶垣小學40余名師生來陜開展文化研學、校際交流暨締結姊妹學校簽約活動,進一步增進了陜港青少年情感交融。
2017-2019年,陜西宋基會連續3年舉辦“海峽兩岸少兒書畫賽”,先后組織兩岸三地獲獎學生代表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加深了兩岸少年兒童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增進了彼此的友誼。2023年,陜西宋基會聯合省婦聯、省港澳事務辦等單位共同舉辦“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陜澳少年兒童系列文體交流活動”,增進了陜澳少年兒童的友誼,為兩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習交流、溝通聯系,七年來,不斷加強與中國福利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以及兄弟省份宋慶齡基金會的交流聯系,先后赴中國福利會、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上海孫中山宋慶齡文管委、上海宋慶齡研究會、宋慶齡故居、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廣東省匯德慈善事業發展中心、廣州禾美公益基金會等組織機構考察學習,開展座談交流,應邀參加“宋慶齡與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專題座談會,同上海宋研會就搭建可持續的史料調研合作和成果研討交流機制達成共識,組織宋慶齡育兒中心、基地學校有關人員,赴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開展工作調研。同時,通過加強與全國兄弟單位交流合作,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宋慶齡基金會事業發展新合力。
歲月每相催,征鐸啟新程。七年來,陜西宋基會第四屆理事會櫛風沐雨、勇毅前行、履職盡責,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關鍵階段,也是基金會事業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彰顯新形象、實現新發展的重要時期。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個歷史新起點,相信陜西宋基會將在服務全省工作大局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奮力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司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