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花開,蜂蝶自來。九月,正是蕎麥授粉結籽的關鍵期,走進吳起縣廟溝鎮米渠村、三合掌村山梁上,漫山遍野的蕎麥花競相開放,幾千畝蕎麥花一片雪白,沁人心脾的花香充盈在田野間。
蕎麥盛花期的到來,讓廟溝鎮三合掌村村民賀培斌非常高興,在他的精心照料下,20多箱蜜蜂在山野之間忙碌著把沁人心脾的花香釀進香甜的蕎花蜜里。
“這幾天蕎麥花開得非常旺盛,蕎麥長勢也非常好,對我們養蜂農戶來說,有很好的幫助,蕎麥花開得越多,給蜜蜂帶來的蜜源就越多。我養了20箱蜜蜂,去年產蜜100斤左右,收入5000多元,今年估計還會增加。”賀培斌說。
漫步田間,雪白的蕎麥花一望無際,可誰能想到,眼前的豐收田,在幾年前還是無人問津的撂荒地。
據了解,近年來,由于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導致農村很多土地撂荒。在廟溝鎮政府的大力號召下,米渠村村民高林虎從2022年開始流轉周邊撂荒土地種植蕎麥。
“這幾年,我從剛開始流轉幾百畝到現在的1000多畝土地,一直發展蕎麥產業。根據現在的長勢和雨水情況,不出意外的話,一畝地應該能產200多斤蕎麥,今年收入10萬塊錢是不存在問題的。”高林虎說。
廟溝鎮米渠村第一書記高林成告訴記者,“今年全村種植蕎麥2000余畝,幫扶單位陜西吳起農村合作銀行和縣鄉村振興局為我村購買中蜂200余箱,惠及農戶30余戶。”
隨著蕎麥種植規模和產量的逐年增加,2023年高林虎辦起了一家蕎麥加工廠,他說,“這里產出的蕎麥產量高、品質好,顆粒飽滿、營養全面,廣受市場好評。”
“五谷雜糧、蕎麥稱王”。近年來,緊隨大眾保健需求,越來越多人青睞蕎麥面等粗糧產品,加之蕎麥加工手藝獨具特色,蕎麥面更是營養價值與口感俱佳。
“我們有6個剁蕎面團隊,服務區域已拓展到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我們都是優先選用當地的蕎麥面,在推動蕎麥全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讓吳起剁蕎面這門技藝得以很好的傳承和發揚。”吳起剁蕎面非遺傳承人崔淵萍說。
近年來,為加快恢復撂荒地生產步伐,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廟溝鎮立足資源稟賦,積極動員群眾利用區位優勢養殖中蜂、種植蕎麥,通過產業鏈互促互補,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2024年,廟溝鎮種植蕎麥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并與延安圓方集團簽訂了銷售合同。在米渠村、三合掌村發展中蜂養殖1000余箱,產值150萬元,惠及農戶200余戶。
“為了提高蕎麥產量,保證群眾的收益,我鎮采取訂單種植、保底收購的方式,解決群眾的銷售難題。”廟溝鎮副鎮長李克杰表示,下一步,該鎮將依托資源、政策優勢,進一步加大對蕎麥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整合產業鏈與消費終端,構建蕎麥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條,將蕎麥產業做大做強,助力鄉村振興。(徐志全)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