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也是發展進步的動力源。近年來,鎮安縣堅持為民服務宗旨,聚焦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熱難點問題,大膽創新與探索,啟動實施“小切口”改革推動“大民生”改善,強力撬動高質量發展。
年近八旬,行動不便的李康有老人,做完膽囊穿刺引流后需要三天到醫院換一次藥。得益于鎮安縣人民醫院試點推行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讓他享受到了便利的上門服務。
病人家屬李康香:大夫直接上門給我們一換,我們就不操心,服務周到的很,態度好得很。
鎮安縣人民醫院網約護士蔣敏:這次上門服務是我今年的第13次上門預約的一個服務,上門服務不僅解決了居家患者的實際需求,也體現了護理工作的專業性,提升了我們護士的幸福感和價值感。
為不斷滿足特殊人群日益激增的護理服務需求,今年4月,鎮安縣人民醫院創新護理服務模式,通過燕尾帽“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為特殊人群提供8類40項家庭護理服務,將醫院的專業化服務延伸到患者家中。
鎮安縣衛健局局長項行安:下一步,我縣將“互聯網+”護理服務作為一項常規工作,繼續抓細抓實,在完善運行機制的同時,不斷細化服務內涵,提升服務品質,優化服務流程,為更多的服務人群提供更加優質專業的家庭護理服務。
今年以來,為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鎮安縣市場監管局在電梯領域率先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嘗試,有效解決了傳統執法檢查存在的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問題。為市場主體營造了“無事不擾、監管常在”的行政執法環境,也為其他領域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提供了指南與示范。
鎮安縣濱河佳園小區物業辦公室主任黃成:對電梯改裝、系統安裝等問題進行一次性現場勘查指導,我們不用來回跑了,今年縣上對電梯實行跨部門綜合監管以后,我們明顯感覺到應付檢查的次數少了。
鎮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琦:今年首先在電梯、食品生產、校外培訓機構、工程建設領域欠薪、燃氣安全、危險化學品、養老服務機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公共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等9個重點領域進行試點,明年逐步拓展鋪開。
深化農村改革,事關鄉村振興大計。經過深入調研、集思廣益,鎮安縣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四變轉型五好培強”之路,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向上向好。在云蓋寺鎮西華村集體以資源、資產入股的企業——鎮安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和食用菌基地,到處都是忙碌的場景。
鎮安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為權:每年我們要發出去大概就是50將近60萬的工資,每年能給村集體這一塊能分個16萬左右的分紅。
西華村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村莊,在土地、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通過“四變轉型”,走出了一條“向林山土地要收入、向改革創新要發展”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業態轉型的發展之路,村里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村民和村集體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鎮安縣云蓋寺鎮黨委書記全亮:我們通過“變廢為寶、變財為業,變散為聚,變綠為金”四種模式,在全鎮推廣了15種增收渠道。截止2023年底,全鎮3個社區5個村,農村集體經濟均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西華村集體經濟突破70萬元。
從城市到鄉村,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在鎮安,改革無處不在。也正是這一縣一鎮、一面一域的改革創新,不斷改變著小城鎮安的發展軌跡,展現出高質量發展新面貌,也讓群眾生活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
鎮安縣委副書記、縣委深改委副主任劉學智:下一步,我們將以“五個五”工作機制為抓手,不斷健全“1+1+9+N”工作體系,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五比五賽”擂臺比武重要內容,聚焦重點任務,緊盯薄弱環節,大膽探索創新,以項目化,清單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爭創一流,不斷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創造新優勢、增添新動能。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