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門口建有“淋浴房”,車輛進出先“洗澡”,避免帶泥上路;自動噴淋系統如噴泉,可智能降塵抑塵……近日,記者跟隨市大氣辦開展揚塵治理專項行動督導檢查時看到,我市部分工地依托技術賦能,采用精細化管理等措施,有效抑塵防塵成效顯著。
水霧似“噴泉” 助力藍天保衛戰
沒有裸露的黃土,處處都是“綠洲”;霧炮、新能源車齊上陣,有效抑塵降塵;圍墻上成排裝置的水霧噴頭,讓局部小環境更加清新……跟隨督導檢查人員走進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南站生產基地,記者看到施工現場各個角落,基本都能看到環保設施的身影。廠區內干凈整潔,花卉綠植旁邊的自動化噴淋系統不斷向外噴出水霧,讓地面保持濕潤,將灰塵悉數壓下。
矗立在項目部辦公樓的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實時對工地的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小小的顯示屏上,各類數據不斷跳動,精確反映著揚塵濃度等指標。“這些數據會自動上傳至西安市智慧環保指揮中心,以便于職能部門監督監測。”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李春強說,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出入廠區車輛正在進行沖洗
據悉,為盡可能減少污染排放,中核混凝土西安分公司南站生產基地的混凝土生產車間實行全封閉管理,物料采用封閉式皮帶運輸,下料口設置有除塵器;通過在院內增設綠化帶,盡量減少揚塵對空氣的污染。“積極落實主體責任,公司要求從管理層到一線工人,每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爭做環保使者。”李春強說,下一步,他們將逐步使用新能源車替代現有車輛,力爭早日實現“零排放”。
進出車輛有“淋浴房”出入工地先“洗澡”
走進長安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園項目工地,記者看到施工現場地面干凈整潔。隨著在建高樓已實現主體封底,目之所及的施工物料、土體都被綠色的防塵網精心覆蓋……
工地出入口設置有三聯洗車臺和降噪棚。為避免車輛帶泥上路,進出車輛先要在水池中清洗一遍輪胎,隨后進入藍色洗車臺二次“洗澡”,洗干凈后才能駛離。為打造“泥漿不外流、輪胎不沾泥”的施工環境,項目部在安排有專人負責填寫進出車輛沖洗臺賬。
高壓水炮的覆蓋范圍半徑可達60米
在工地主干道旁邊,記者看到一臺高壓水炮。隨行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嚴格執行“濕法作業”,這臺高壓水炮噴出水柱的覆蓋半徑可達60米,能滿足壓降揚塵的要求。一旁,安全員田萬良正在自動監測設備前記錄工地上的Pm10濃度等信息。
工人正在整理覆蓋渣土的濾網
據現場負責人陳旭介紹,為將綠色環保、文明節能理念貫穿到施工全過程,他們施工現場周圍設置了不低于2.5米的封閉圍擋,阻擋揚塵擴散到周圍環境;通過設置環保安全員,開展專題學習,積極采取道路硬化、灑水降塵、物料覆蓋等有效措施,積極搭建文明施工、綠色施工組織體系。
全市開展揚塵污染治理專項攻堅行動
據了解,為進一步強化揚塵污染管控,努力為秋冬季治理拓寬管控空間,今年8月30日,我市印發《西安市揚塵污染治理專項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市級相關部門在全市開展以各類施工工地、道路、兩類企業、物料堆場等為重點的揚塵污染治理專項攻堅行動。
據了解,從9月份起,我市大氣污染已逐步轉變為以防治顆粒物污染為主。9-11月份的揚塵污染是管控的重中之重。結合《方案》,各相關市級部門和各區縣、開發區將以“94321”(即:九大專項行動、四項督查、三類曝光、兩級約談、一次觀摩)為主要抓手,全面摸排整治,規范指導行業(區域)內各類企事業單位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切實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揚塵污染。
以各類施工工地、道路、兩類企業、建筑垃圾消納場、物料堆場等為重點,我市將持續加強日常管控和督導檢查,指導企業嚴格落實各項降塵抑塵措施,強化重點區域監管,努力降低區域顆粒物的污染排放。(文/圖/記者 高樂)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