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寶雞市渭濱區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將“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通過持續的努力,不僅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還激發了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鄉村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臟亂差”到“美麗庭院”的華麗轉身
寬闊潔凈的水泥路面、整齊劃一的民宿民居、郁郁蔥蔥的綠化林帶、干凈迷人的休閑廣場……日前,在石鼓鎮中巖山村,記者放眼望去,村莊環境優美、處處皆是美景。
走進村民何亞麗的家,只見屋內外窗明幾凈,白墻黛瓦的民居清新自然,院內擺放的繡球花、銅錢草、蟹爪蘭等綠植在秋日暖陽的映照下,溫暖而美好。“只有個人庭院美麗了,全村人居環境才能得到提升。”何亞麗告訴記者。
曾經的村容村貌,可不是如今的“美景”模樣。“我們村的變化真的太大了!以前村里的環境很差,垃圾隨處可見,庭院也雜亂無章。”石鼓鎮中巖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小林感慨地說。他告訴記者,自從村里開展“美麗庭院”創建以來,大家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家家戶戶都開始整治自己的庭院,村里也變得更加美麗整潔,更加有“氣色”了。
自“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渭濱區婦聯將“居室美、院落美、廚廁美、生態美、家風美”作為創建標準,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術指導等多種方式,鼓勵各鎮、各村的村民主動參與,共同打造美麗家園。“我們通過村、鎮、區、市四級逐級評選的方式,選出美麗庭院創建的優秀戶,予以‘物質+精神’的激勵,激發村民參與的熱情。”渭濱區婦聯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從“單一美”到“多元美”的全面發展
渭濱區積極推動鄉村經濟與“美麗庭院”創建相結合,鼓勵村民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通過庭院經濟增加收入,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提升。
在渭濱區高家鎮上川村,村民們利用自家庭院種植特色水果和花卉,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采摘,不僅美化了環境,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上川村黨支部書記吳建平告訴記者:“自從村里開展美麗庭院創建以來,我們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來旅游觀光的人多了起來?,F在,我們不僅收入增加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美麗庭院既提亮了渭濱大地的“氣色”,也扮靚了鄉村的“顏值”。“我們在‘美麗庭院’創建過程中,對農戶庭院亂堆亂放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把柴草等可用作肥料的物品運送到田間生態處理,有利用價值的木柴、瓦罐等則由村集體統一回收,打造了多處田間景觀小品,制作特色文化墻6000平方米,創建省、市、區、鎮四級美麗庭院示范戶共1214戶。”高家鎮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村莊自此“顏值”大增,游客也接踵而至。
從“一時美”到“長久美”的持續推動
“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不僅注重庭院環境的整治和美化,更注重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創建過程中,渭濱區婦聯在全區開展了“最美家庭”尋找、“好媳婦”“好婆婆”評選等活動,為美麗庭院賦予靈魂和內涵,助推鄉風文明。
神農鎮大灣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高玲芝一家堅持移風易俗、文明持家,注重自覺凈化、綠化、美化生活環境,以自身實際行動傳承家庭的優秀傳統和優良的村風民俗。高玲芝先后獲得“好媳婦”“最美家庭”榮譽和“三八紅旗手”稱號。截至目前,全區涌現出全國最美家庭2戶,省市“五好家庭”“平安家庭”“健康家庭”等優秀家庭84戶,區級優秀家庭及“好婆婆”“好媳婦”等136個。
“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不是一陣風,而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為了確保創建成果能夠持續鞏固和拓展,渭濱區建立了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定期檢查、評比表彰、宣傳推廣等方式,激發村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維護的良好局面。
據統計,截至目前,渭濱區已成功創建省級“五美庭院”示范村1個、示范戶3戶;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村4個、示范戶327戶(其中百優戶27戶);區級示范村8個,示范戶1206戶。通過將“美麗庭院”創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以“小美”庭院串聯成“大美”鄉村,為“千萬工程”增色添彩。
“美麗庭院”創建不僅讓渭濱區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更讓村民們在參與中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魅力和力量。未來,渭濱區將繼續深化“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更加務實的舉措,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渭濱宣傳)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