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康斌)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漢中市漢臺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小區服務水平、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后半篇文章、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治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溫暖人心的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牽腸掛肚的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里街道朱家營社區海韻晶城小區
黨群服務站 市民的“幸福站”
“每天一到飯點,樓下就有社區食堂,菜品不重樣,咸淡適合我們老年人,只要6元吃得飽飽的,比自己做飯方便,還能見到老鄰居。”家住漢臺區七里街道朱家營社區海韻晶城小區的王海壽說,如今去社區吃飯已成為每天的習慣。
海韻晶城小區建于2006年,小區居民密集、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今年,七里街道以“三化三聚”建設為抓手,以“漢家基·幸福園”城市黨建品牌創建為引領,以建設“小”陣地為切入口,建成海韻晶城小區黨群服務站,聚焦群眾需求,設置“黨員教育、政務服務、老年助餐、診療理療、老年大學、文化體驗”等功能部室。
按照“最好的空間留給群眾”的理念,朱家營社區以黨群服務站為依托,努力為居民提供最優質、便捷的服務,合理劃分政務服務、黨群活動、文體康養等功能區域。聚焦居民需求,設置康復診療、便民理發、心理咨詢、文化娛樂等區域,讓居民享受到家門口的便利服務;開辟公共閱覽、公益觀影、下棋書法區域,為轄區居民提供兒童學習、親子活動和全齡讀書看報場所。
漢臺區漢中路街道明珠小區建成于2000年,現有樓棟60棟,商鋪門店199間,居民2380戶7140人。舊改后,明珠社區黨總支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聚焦黨建引領、多元合力、服務民生,暢通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米”,小區居民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
為充分發揮基層治理中基層黨組織的“主心骨”功能和黨員隊伍的示范引領作用,強化基層力量,明珠社區將黨組織建設作為工作基礎,建成“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物管會”的紅色服務聯動治理體系,形成社區黨組織聯系小區黨支部,小區黨支部聯系物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黨小組聯系黨員業主,黨員業主聯系其他業主的“四聯系”機制,全面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無死角,確保全區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健全、力量充足,激活小區治理正向助力。
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明珠社區積極整合轄區資源,盤活閑置用房,建成明珠小區黨群服務站,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形成陣地聯動,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把便民服務幫辦點、三二〇一醫院小通健康驛站、微法庭等多元服務空間進行融合,實現一站多用,解決群眾資源短缺、場地有限的難題。同時,積極整合社區資源,發動社會力量“合伙”參與社區治理,引入8家單位、企業、優質商戶成為社區合伙人,滿足小區群眾多樣化需求,營造小區宜居氛圍。
海韻晶城小區和明珠小區黨群服務站是漢臺區大力推進“三化三聚”建設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的縮影。今年以來,漢臺區立足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定位,緊扣“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及“提升群眾滿意度”兩大目標,結合物業服務規范年活動,建立完善物業服務管理規章制度,推動物業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在社區里、小區里、網格里做實零距離服務,讓居民在社區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明珠小區
繁榮鄉村文化 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漢臺區堅持以鄉村文化振興為引領,持續深化鄉村文明建設行動。
走進漢臺區龍江街道西鄭營村,40多平方米的村史館里,一件件老物件整齊地排列著,訴說著歷史變遷;一代代鄭姓匠人的簡介,書寫著西鄭營村的奮斗歷史。
“村史館的建立,讓村民們知村愛村、謹記村史,延續了鄉村文脈,留住了鄉愁,也賦予文明鄉風建設深厚底蘊,成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西鄭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貴安說。
西鄭營村位于漢臺區以西,近年來,該村深耕“美麗鄉村 文明家園”建設,亮真招、出實效,舊村煥新顏,成為全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一個生動縮影。
該村在全區率先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并整合村史館、農家書屋、道德講堂、閱讀室等資源,豐富陣地服務功能,做到大門常開,為村民們建好知識“充電站”。先后投資120余萬元新建休閑廣場、人工濕地、籃球場、垃圾處理站6個,“鄉風文明畫廊”420平方米等鄉村基礎建設。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文藝隊,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開展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演出,利用道德講堂、道德楷模榜、“九九重陽節”評選表彰活動等載體,選出新時代先進典型、講出新時代模范故事,以淳樸文明的鄉風浸潤人心。打造了“孝老愛親 志愿同行”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通過建隊伍、立機制、樹典型、勤慰問等措施在全村掀起愛老敬老的熱情,激勵村民們主動參與共建美麗鄉村、共創文明家園。
智慧立體停車場
智慧立體停車場 緩解“停車難”
走進北關街道西新街特來電智慧立體停車場,停車位整齊劃一,車輛規范停放,新能源充電車位上車輛正在補充“能量”,整個停車場秩序井然。該停車場建設地上五層(地下一層)自走式鋼構立體停車樓,提供停車泊位245個,可滿足36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
小小停車位,事關大民生。今年以來,漢臺區聚焦便民停車這項民生實事,以特許經營權突破年為抓手,統籌盤活停車資源,整合優化停車泊位,積極建設智慧停車系統,努力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為幸福加點“位”。
建設智慧立體停車場是漢臺區改善城區群眾停車難、停車亂現象,提升城區宜居宜業環境的有力舉措。今年以來,漢臺區以特許經營權突破年為契機,按照“摸底排查、優化資源、全面實施”的工作步驟,編制《漢臺區停車位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積極整合公共停車泊位資源,推進停車設施建設、使用、規范管理,推動全區停車泊位資源高效利用。今年以來,全區新增機動車停車場25處,停車泊位853個。
圍繞新能源汽車車主實際需求,漢臺區在城區交通要道、城市商圈、人員聚集點,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積極解決汽車充電難題。目前,全區已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1272個。同時,漢臺區依據信息化網絡技術,建設停車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匯聚全區停車大數據,向公眾提供停車泊位實時空余車位查詢、位置信息等服務,實現停車泊位一網統管,為車主出行提供極大便利。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