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楊凌林麝馴養繁育基地負責人趙東峰查看林麝生長情況。 記者 王晨曦攝
記者 王晨曦 通訊員 行波 張軍政
寒冬時節,位于楊凌示范區楊陵區五泉鎮高家村的楊陵交運鐵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內,培訓工作有序進行。
“這里是村小學舊址,后來經過產權交易,改造成培訓學校,每年能帶來4萬元的收入。”1月17日,高家村黨支部書記萬建平告訴記者,閑置校舍實現再利用,得益于楊陵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
2023年11月,楊陵區入選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縣(市、區)試點,圍繞健全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完善交易規則、加強風險防控、強化監督管理等方面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試點為期一年。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楊陵區健全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體系,打造綜合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確保村集體及農民的合法權益。
“區政府成立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司,公司按照市場化模式開展各類農村產權交易及配套服務,各鎮(街道)負責本轄區農村產權信息收集、初審等工作,各村(社區)協助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等工作。”楊陵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主任劉小凱介紹,2024年,全區共摸排農村閑置資產資源660宗,交易525宗。
與體系相配套的是一系列政策規則的制定。為促進農村資產資源公平公正交易,楊陵區先后出臺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等12個政策文件,圍繞交易申請、信息發布、受讓登記、組織交易等環節制定了農村產權交易操作規范與操作細則,并根據不同交易品種制定多個交易指南。
楊陵街道張家崗村付家莊組5畝土地經營權出租成交;李臺街道東苑南區閑置安置房出租成交……在楊陵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網站上,展示著通過平臺成交的案例。
針對農村產權種類繁多、不易評估的問題,楊陵區與西部產權交易所進行合作,建立了集信息發布、項目推介、網絡競價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臺,實現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全過程線上交易,并積極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農村資產評估等配套服務。
“農村產權流轉如果缺乏議價平臺,交易往往松散且無序,信息不對稱就會導致集體資產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劉小凱告訴記者,通過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臺發布出讓信息,在網絡競價大廳以“自由競價+延時競價”的模式進行交易,促成了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了公平、公正交易。
“姚安社區彭家窯組在楊陵仁和中醫醫院斜對面,利用村閑置土地建了一個停車場,通過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臺租賃給了楊陵仁和中醫醫院,每年為村集體增加8萬元收入。”楊陵街道工作人員張艷彩說。
據介紹,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臺網絡競價系統上線以來,已開展線上競價交易項目32宗,均實現了溢價交易,累計為村集體和農戶增加收益230萬元,成交項目最高溢價率達67.78%。
為做到規范有序、陽光交易、全程監管,充分保障各方權益,楊陵區還建立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工作機制,開展農村產權交易督查檢查,并以國企改革為契機,推動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司“管運分離”改革,推動農村產權交易規范化、公平化。
從健全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體系、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和規則體系,到強化風險防控和監督管理,楊陵區全過程規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行為,拓展了村集體和農戶閑置資源資產盤活路徑,帶動一批農產品加工、農文旅、種植養殖項目落地。“我們的項目位于楊陵區五泉鎮,現已建有標準化圈舍100余間,可養殖100多只林麝。”楊凌林麝馴養繁育基地負責人趙東峰告訴記者,“這里原先是一所閑置的小學,是楊陵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幫忙對接了項目用地。基地交通便利,還有辦公場所,我很滿意。”
“開展農村產權交易規范化建設以來,楊陵區通過交易平臺公開交易各類農村產權2012宗,累計成交金額3.28億元。”劉小凱說,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