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點火!”隨著一道刺眼的火光噴射而出,伴隨著團霧狀氣體和巨大的轟鳴聲,試車臺上的發動機點火成功。
2月8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65所抱龍峪試驗區901臺完成長征十二號遙四火箭一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工藝檢定試車,發動機啟動正常、順利關機,試驗數據全部獲得,符合交付要求,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據悉,此次試車是該所抱龍峪試驗區901臺農歷新年首次試車,為蛇年試驗任務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加試車的發動機從
啟動研制到整機裝配用時不到3年
“此次參加試車的發動機為130噸級泵后擺液氧煤油發動機,為長征十二號火箭后續高密度飛行任務交付的一級發動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張淼說,相比120噸級高壓補燃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長達20余年的艱難探索,130噸級泵后擺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生成”過程快了很多。從啟動研制到整機裝配用時不到3年,再到參加首飛、取得圓滿成功,累計不過5年。
據介紹,130噸級泵后擺四機并聯發動機采用全三維模型數字建模,實現了數字樣機與產品映射,初步打通人機工程、數字孿生技術壁壘。通過打造虛擬裝配、數字試車平臺,有力保障了方案快速實現和充分驗證,大幅提升了研制水平和效率,讓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整體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衍生的高空型和重復使用型發動機
正在緊鑼密鼓研制中
此次試車地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目前擁有三座試車臺,其中901試車臺于2005年1月5日建成投產,已有20多年歷史,承擔著液氧煤油發動機工藝驗收和研制試車任務,肩負著精準考核評價發動機工作性能的重要使命。
“每一臺液氧煤油發動機都要在我們這里經過試車,拿到合格證后才能上天,試車效率的提高,將為我國高頻次的航天發射任務提供保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騰科嘉說,試驗準備周期從7天縮短至2天,試前準備階段的發動機驗收安裝由3.5小時縮短至2小時,試后處理階段的發動機外表面回溫系統由4小時縮短至2小時……一系列的效率提升成果彰顯了先進試驗單元的建設成效。
據了解,近年來,165所依托于試驗綜合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加快卓越轉型步伐,采用一系列數字賦能、技術創新舉措,推動試驗系統數智化改進、試驗過程數字化管控、試驗組織模式創新等目標實現。901試車臺繼2005年1月考臺成功后,第一個100次試驗用了7年10個月。近十年里,陸續完成200次、300次、400次的跨越。從2023年4月完成第400次試車至今,短短1年半的時間里,試車總次數接近500次。新建成的先進試驗單元,由試驗準備間、運輸通道、試驗車間組成,以高效并行替代串行,將串行工序比例從86%降低至60%,大幅提升了試驗工位利用率。最終在2023年的11月21日,首次實現我國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工藝驗收試車“兩日一試”。
據悉,除了此次試車的130噸級泵后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其衍生的高空型和重復使用型發動機也在緊鑼密鼓研制中。初具規模的130噸級泵后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家族,將滿足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動力需求。
(記者 關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