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工作人員正在做直播準備。 (記者 竇翊明 攝)
當古絲綢之路的駝鈴聲,成為博物館中的歷史回響,西安跨境電商的“商隊”,已在AI技術的引領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在西安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一張產品圖上傳后,AI便能在瞬間自動生成全套商品信息,將商品上架周期從以往的數個小時壓縮至幾分鐘。
不難看出,當數字化浪潮漫過傳統貿易的堤岸,跨境電商被AI技術悄然重構。從智能選品對海量市場數據的精準分析,到AI客服24小時不間斷的高效服務;從基于大數據的市場趨勢預測,到數字人直播帶來的全新購物體驗,每個微小的變化都在為跨境電商寫下新的注腳。
記者在連日來的采訪中發現,AI技術驅動下的“效能革命”,正在重寫西安跨境電商的“基因圖譜”。
全鏈重構
“智能中樞”助企業掀起“效能革命”
近日,記者走訪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探索AI賦能西安跨境電商的“效能密碼”。
走進園區,記者仿佛置身一座全球化的數字港口。AI、大數據、云計算無聲中驅動生產,算法分析全球搜索,指導工廠提前生產,各企業訂單數據不停刷新,買家只需輕點屏幕,瞬間便能跨越時空完成交易。
這座“數字港口”既是貿易全球化的縮影,也是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試驗場,每位參與者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錨點,駛向廣闊“新藍海”。馮洋就是其中之一。
早上9時,馮洋準時到達園區2樓的工位上。踏入辦公室的第一件事,他沖了一杯咖啡,點進公司網站的后臺數據看板,通過AI工具分析前一天的銷售數據。
在跨境電商浪潮中,互聯網和AI算法,成為馮洋每日辦公不可或缺的伙伴。
“在沒有AI的時代,找商機靠的是天賦和運氣。”作為一名“80后”外貿人,陜西(獅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馮洋搭建了自己的海外電商平臺efactory獨立站,目前已經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海外倉,將“陜西制造”的輕工產品、紡織品等商品,通過海外倉前置到中亞進行銷售。
這是馮洋的第二次創業。雖然兩次創業都是在外貿行業,但和前一次不一樣的是,這次是以電商為主,從商品研發到需求分析,從產品上架到數字人直播,每個環節里都有AI的參與。
“傳統外貿像在沙漠尋找綠洲,現在AI給了我衛星地圖。”馮洋坦言,作為靈感參考,公司有大量提效、創意工作應用到AI,已經將人工智能工具應用于多個環節,包括文案寫作、視覺內容生成、產品設計等,提高了效率。
“AI對跨境電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優化體驗及增強競爭力等方面。”西安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負責人鄭譯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工廠采購、需求預測、物流倉配、渠道平臺等整個供應鏈體系上看,每一個環節都有機會利用AI進行提升。種種跡象表明,跨境電商已成為AI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
全域解碼
數據決策讓跨境打破多重壁壘
“對于從事跨境電商工作的人來說,AI可能意味著一個新時代。”在西安從事跨境電商工作多年的鄭譯韜告訴記者,當前,跨境電商AI應用需求主要集中在語言翻譯、商品圖生成、數字人直播、營銷策略方案及產品分析等領域,這些應用幫助解決了跨境電商在語言溝通、產品快速上架、直播帶貨、市場推薦、客戶服務效率提升、市場策略制定和產品定位分析等方面的問題。
“我們產業園從2023年10月引入AI工具以來,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運行成本和創業門檻。”鄭譯韜透露,近期,隨著DeepSeek的火爆,產業園正在測試利用DeepSeek進行多種語言同步直播。
面對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去”的需求,眾多跨境電商巨頭紛紛推出了一系列專為跨境商家量身定制的AI工具。
這些工具涵蓋了文本翻譯、關鍵詞提煉、商品詳情頁撰寫、市場調研分析等多個領域,為商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智能化服務。特別是圖像和視頻AI工具,可幫助賣家生成營銷短視頻,降低了內容生產成本。
采訪中,鄭譯韜為記者演示了用AI工具生成中亞風格盤子的圖片。只用短短十幾秒,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盤子畫面便躍然屏幕之上,并且還能通過AI工具,直接生成商品的使用場景圖。
“過去沒有人工智能,大家做這個圖片大都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中國人揣測外國人喜歡什么,缺乏數據支撐,成功率其實很低。現在我們通過AI工具進行選品和設計,更加專業和準確。”鄭譯韜說。
“不僅如此,以前拍攝商品圖大都需要請模特,還需要攝影器材、攝影師、攝影棚、修圖等一系列成本,現在通過AI工具直接生成,短短十幾秒鐘就能完成,并且是更加符合不同國家審美的場景圖,替代傳統攝影,極大地節約了企業成本,將效率提高了數十倍。”鄭譯韜說。
跨境電商的復雜性在于需要跨越語言、文化、物流等多重壁壘,而AI正在將這些痛點轉化為技術賦能的突破點。比如智能選品,已經從“經驗直覺”邁向“數據決策”。
鄭譯韜結合入駐企業的實踐經歷告訴記者,AI系統每日抓取全球數據,結合社交媒體熱詞、氣候特征、區域消費力預測等生成選品方案,大幅提高企業商品“爆款”的成功率。
全態閉環
“一件發全球”幫企業“乘風出海”
不同于白天的幽靜,晚上八點半,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里逐漸熱鬧起來,工作人員正在緊張而忙碌地展開直播前的準備工作。
晚上九點,直播間準時開播。來自伊朗的留學生瑪利亞,熱情洋溢地向直播間的觀眾們介紹著來自陜西的特色農產品。
在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如瑪利亞這樣的外籍主播還有很多。記者了解到,入駐產業園的企業,80%都是以跨境電商為主。產業園直播基地按6大主題設置了11個直播間,形成“陜特出海”“文創出海”等一系列特色跨境電商直播。此外,產業園實訓基地與西安14所高校合作,目前已經培養了37名外籍主播。
“我們產業園現在做的是跨境電商2.0版本。自己做供應鏈,把中亞等地的貨物前置到我們園區,可以實現‘一件代發’。”鄭譯韜告訴記者,產業園目前已經建成直播基地、供應鏈基地和實訓基地,供應鏈基地與全國100多個保稅倉合作。“這就是我們園區自己的‘硬實力’。”鄭譯韜說。
從免費培訓到自有的供應鏈優勢,從直播人才儲備到后期的云倉發貨,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一站式”服務為入駐企業提供著越來越多的便利。
如今,越來越多傳統外貿企業“走出去”,轉型涉足跨境電商,入駐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加強產品研發、開拓國際市場。“乘風出海”跨境電商生態圈日益完善。
“跨境電商全面AI化已經勢不可擋,我們期望通過進階到AI時代的數字化貿易服務,為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務,從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鄭譯韜如是說。
站在產業園頂樓俯瞰,這座沒有界碑的“新長安”,正借助AI技術,重塑著西安的“跨境基因”。當算法替代駝鈴成為對外貿易的“節拍器”,西安的跨境故事翻開了新的篇章……
(記者 康喬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