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近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制定出臺《食品標識監(jiān)督管理辦法》,將與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同步實施,主要解決食品日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以及食品標簽標準等8方面內容。
網友觀點:商品標簽雖小,關聯著大大的民生福祉,影響著市場秩序。優(yōu)化食品“小標簽”,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從“噴碼難尋”到“掃碼可知全貌”,從“霧里看花”到“一目了然”,食品標簽的演變映射著社會對食品安全與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
網友觀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新規(guī)出臺只是開始,構建食品安全系統體系還需打一場持久戰(zhàn),各級部門應切實加強監(jiān)督管理,確保新規(guī)落地生根,警惕好規(guī)定遭遇“執(zhí)行折扣”。食品生產經營者要積極行動,盡快完善食品標識。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新規(guī)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筑牢制度防線,只有各方齊心協力,才能讓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新聞回放】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變化和個性化需求的推動,不少家庭開始嘗試飼養(yǎng)“異寵”。所謂“異寵”,是指有別于貓、狗、觀賞魚等的小眾寵物品類,爬行動物、小型哺乳類動物、昆蟲等均可含括在內。作為一種新興養(yǎng)寵模式,“異寵”市場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治理。
網友觀點:飼養(yǎng)“異寵”不是一件小事,關乎生態(tài)、生物、衛(wèi)生等公共安全,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異寵”定義、管理范圍和監(jiān)管職責,向社會公開不允許交易的“異寵”種類并及時更新,加強科普宣傳,增強全社會對“異寵”的科學認知。
網友觀點:公眾要提高自身的生態(tài)安全意識,加強物種知識儲備;執(zhí)法機關應強化查驗和監(jiān)測力度,守護國門生物安全防線;行政機關需完善相關管理規(guī)定,加強行政處罰力度,筑牢生態(tài)安全高墻。各方努力管理約束,在滿足個性化追求的同時,守護我國本土物種的家園。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