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項目加速推進賦能高質量發展,中歐班列架起雙向奔赴“黃金通道”,陜西實施重點文旅產業補鏈延鏈強鏈行動……一周來,西安多領域亮點頻現,“燃動”最美四月天。
重點工作有序推進
4月8日及11日,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六個改革’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布會,多家央媒發文關注。
國際在線刊文《西安三部門齊發力 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解讀西安在生態環境、水務改革、農業發展等領域實踐成果和發展規劃。
中國日報網《西安:民政、衛健、醫保齊發力 民生保障邁向新高度》,央廣網《陜西西安:民生服務不斷升級 讓群眾幸福感觸手可及》,報道西安聚焦群眾關切,2025年將辦好“推動建成7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新增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0個”“夯實基層醫療與全周期健康服務”等民生實事。
人民網推出《西安:“六大行動”推動水務一體化改革》《2025年西安將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2025年西安市將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30個》等多篇報道,分別圍繞構建現代水網、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養老服務等,介紹西安相關領域建設成效及民生舉措。
上周,多個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條”再刷新,《人民日報》、央視網、中國新聞網、國際在線、新華網紛紛發布消息:《西十高鐵西嶺隧道貫通》《西渝高鐵嵐河特大橋進入施工新階段》《西康高鐵林家山隧道順利貫通》《陜西:重點項目加速推進賦能高質量發展》等,引發廣泛關注。
開放創新助推發展
4月10日,《人民日報》撰文《在亞歐大陸架起雙向奔赴的“黃金通道”》,講述近年來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以數字引擎、數據聯通提升運輸效率,構建智慧物流體系,以高效便捷的經貿往來、日益加深的人文交流助力互聯互通,在亞歐大陸架起雙向奔赴的“黃金通道”。
新華網10日推送文章表示,西安至歐洲方向新開通4條全貨運航線。“至此,西安累計開通的國際全貨運航線達32條”。
陜西自貿試驗區已成為國家改革開放綜合試驗的重要平臺。中國日報網9日的報道《陜西自貿試驗區:38項成果全國推廣,開放創新不停步》中介紹:“從2017年4月揭牌至2025年2月底,陜西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創新案例985項,38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06項在陜西省復制推廣。”
11日,新華社刊發消息《9城市納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報道說,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發布。根據方案,在已有試點地區基礎上,將西安等9個城市納入試點范圍。
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在報道《“兩新”政策加力 激發消費新活力》中關注西安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西安經開區整合大型商場、品牌車企、知名餐企等資源,對參與汽車報廢更新或置換更新的消費者,加贈餐飲、景區、賽事門票等多業態消費禮包。今年以來,陜西全省新能源車銷售增長超30%。”
文旅賦能城市更新
上周,《人民日報》連續刊文,關注西安文旅產業及城市更新。《人民日報》9日稿件《青春同行 續寫友誼新篇章》記錄意大利青年走訪西安,深切感受“守護傳統與擁抱創新并不矛盾”。10日,《人民日報》文章《西安老菜場:留住“煙火氣” 編織“潮生活”》,報道西安將老菜場更新改造為市井文化創意街區,在因地制宜、保留特色的基礎上,提升環境、豐富業態、服務商戶、吸引創客,老菜場煥發出新活力。
央廣網11日報道《遠山花開激活“春日經濟” 阡陌交通描繪振興圖景》,講述在關中環線以南,西安鄠邑區八號公路如一條蜿蜒的絲帶,將沿線的村莊串聯成鏈,在秦嶺北麓織就一張文旅共生網,帶動鄉村旅游、精品民宿等產業繁榮發展。
《光明日報》14日刊文《方寸之間 鄉愁綿延——社區博物館講述街巷記憶》,以西安新城區“太華故事·社區博物館”開篇,關注社區博物館貼近居民生活、挖掘本土特色,為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
此外,中國-中亞青年共話加強數字經濟合作、“土庫曼斯坦文化年”文藝演出在西安舉行、西安“陽光課間”賦能學生身心健康等消息在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光明網等媒體平臺持續傳播。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