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今年,發展庭院經濟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引導農民發展適合家庭經營的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指出,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庭院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網友觀點:堅持因地制宜基本原則,以科學的規劃、精準的政策、創新的舉措加以推進,相信小庭院將變身“聚寶盆”,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創新路徑。
網友觀點:推動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手段,幫助農民解決資金、技術等難題,鼓勵他們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品質。要強化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品牌,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知名度與美譽度。
【新聞回放】當陜西歷史博物館宣布取消閉館日,當北京城市圖書館的燈光亮至深夜,這些“不打烊”的文化場館正在重塑現代都市的精神地標。這場靜悄悄的文化服務變革,既是對動態生活節奏的主動適應,更是公共文化服務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的深刻轉型。
網友觀點:文化場館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通過一次次的文化洗禮,能夠讓人們在感悟歷史中觸摸到生活的美好。“不打烊”文化館不僅讓更多人“盡興而歸”,也讓一座城市變得更有溫度。
網友觀點:當前,文化消費正在經歷從量到質的升級。公眾不僅需要更多的文化產品,還需要更好的文化體驗。博物館取消“閉館日”正是順應這一趨勢,為公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文化服務。取消“閉館日”標志著博物館服務理念的轉變,不再是被動等待觀眾上門的文化殿堂,而是主動擁抱公眾的公共客廳,讓文化資源真正服務于民。
【新聞回放】近日,“挖野菜成為年輕人新的社交方式”這一話題登上熱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城市喧囂,走進田間地頭,挎上竹籃、拿起小鏟,開啟一場與野菜的“約會”,挖野菜正逐步成為一種時尚的社交方式。
網友觀點:傳統的農事活動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只要合理引導、規范參與,這一活動有望持續為年輕人帶來健康、有趣的社交體驗,對傳承傳統飲食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揮積極作用。
網友觀點:“打野社交”是年輕人用一把鏟子挖出的新的社交方式。從鋼筋水泥的城市中抽離,在泥土的觸感、野菜的清香中找回“野生”“原始”的生活狀態,這是生活中的精神食糧。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