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當前陜南冬油菜處于角果成熟期、關中油菜處于青莢期,為積極應對旱情,日前,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發布《油菜抗旱減損技術意見》,助力油菜增粒重、減損失。
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3月中旬以來,全省降雨偏少,氣溫偏高,土壤失墑過快,各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
《意見》指出,渭北等地目前處于青莢期的油菜,以抗旱防蟲為重點,開展一噴多防,有條件的灌水補墑。在一噴多防方面,干旱影響土壤養分釋放和根系吸收,易發蚜蟲等害蟲危害,應噴施葉面肥、化學調控劑、殺蟲劑,補充營養,促進生長,增強油菜抗旱能力,同時,可混合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黃腐酸鉀、吡蟲啉等減輕蟲害,實現一噴多防;在速灌補墑方面,油菜在青莢期受旱將影響粒重和含油量,有灌水條件的,建議17時后以跑馬水快灌,或采用微噴灌等灌水方式補墑,不得大水漫灌,防止倒伏和病害。
陜南和關中旱坡地,預計10日內開始收獲。《意見》指出,應重點圍繞減少機收損失、選擇適宜機收方式和收獲機械,適時規范收獲。
陜南地區根據分片區集中供水時間表,采用分段收獲或聯合機收,若下茬水稻插秧時間寬裕,優先采用聯合機收,減少投入;若茬口緊或缺乏油菜專用收獲機械,可采用分段收獲。關中等旱地油菜,優先采用油菜專用收獲機械聯合機收,提高收獲效率,也可采用分段收獲,促進油菜后熟和早騰茬。
其中,聯合收獲,應在油菜95%的角果枯黃或變褐色時,采用油菜專用收割機進行聯合收獲,提高收獲產量和品質;分段收獲,應在全田80%植株呈枇杷黃、角果呈現淡黃色到蠟黃時割倒,在田間晾曬5至7天,籽粒呈黑色或褐色、籽粒和莖稈含水率顯著下降、一般籽粒含水率下降到15%以下時進行撿拾脫粒作業,防止落粒損耗。(群眾新聞記者 劉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