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大地的縱橫馳騁中,中國汽車產業向新而行的每一步,都有“西安智造”參與其中。當全球汽車產業浪潮奔涌,汽車產業賽道上獨具秦風唐韻的創新坐標正“熠熠生輝”。
汽車產業是西安重點打造的支柱產業。2025年1至4月,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30.9%,生產汽車56.76萬輛,同比增長39.6%,其中,生產新能源汽車41.89萬輛,同比增長42.3%,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46%。西安汽車產業正以創新驅動、龍頭引領、集群發展為路徑,在產業規模、技術突破等方面貢獻“西安力量”。
向新躍遷
當前,西安汽車產業正向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深度轉型,并已躍升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的策源地。
智能駕駛先行先試。西咸新區打造了陜西省首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并在全國率先實現無人駕駛技術在環衛、物流等場景的規?;瘧?,其中酷哇科技無人清掃車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作業效率6至9倍的飛躍。
研發平臺集群發力。高新區集聚了法士特傳動工程研究院、芯派智能中心等20余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前者突破高效變速器核心技術,后者推動電控系統國產化進程,比亞迪西安工廠更是構建了全球首個覆蓋全產業鏈的檢測驗證體系,為技術迭代提供強力支撐。
氫能賽道搶占先機。陜汽集團孵化的質子汽車持續領跑氫燃料電池重卡市場,通過落地53項關鍵技術突破,正引領商用車行業的新能源革命浪潮。
向鏈聚變
在“龍頭牽引+鏈式協同”的創新架構下,西安鑄就了全國獨有的乘用車新能源與商用車重卡雙鏈并進產業矩陣。
“龍頭引擎”轟鳴。比亞迪西安基地年產107萬輛新能源車,貢獻全球四分之一產能;吉利智慧工廠以90秒下線一輛新車的“西安速度”實現30萬輛年產能突破;陜汽重卡不僅占據國內出口量20%份額,更在中亞市場斬獲超40%占有率。
配套鏈“聚木成林”。延鋒座椅、艾爾希慶華等本土企業年產值持續突破,采埃孚、拓普等國際巨頭相繼落子西安,驅動省內配套率躍升至57%,構建起覆蓋三電系統、輕量化材料等全維度的供應鏈網絡。
向海破浪
當“鋼鐵駝隊”的引擎轟鳴聲回蕩在古絲綢之路,西安正以陸港聯動之勢重塑汽車出海新版圖。
“鋼鐵駝隊”護航。依托中歐班列(西安)構建的18條國際動脈,72%的新能源汽車通過海鐵聯運駛向全球,助推陜西汽車出口量在8年間實現1238倍爆發式增長,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超60%,陜汽重卡更以“每出口5輛即有1輛”的成績夯實著名品牌。
產業軍團“抱團出海”。法士特變速器嵌入戴姆勒全球供應鏈體系,漢德車橋與陜汽重卡在中亞、拉美市場形成黃金組合,帶動百余家配套企業集體遠征國際賽道。
作為樞紐,西安正崛起于貫通歐亞大陸的汽車貿易超級節點,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續寫著新時代的“駝鈴傳奇”。
文/記者 劉驍華 圖/記者 竇翊明 郝鐘毓 王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