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蟒嶺,夏花絢爛,草木繁茂。記者沿著蟒嶺綠道一路向前,剛進入商洛市商州區北寬坪鎮張河村,“紅色寬坪歡迎您”的標識牌便映入眼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格外醒目,泥土、草木的清香彌漫在遠處的梯田上,勾勒出鄉村的詩意與蓬勃生機。
“你看咱們村上今年變化特別大,新修建了停車場、公園,又在這里修了蟒嶺綠道生態長廊,到了晚上還有燈光,群眾也掙了不少的勞務錢。”張河村村民張安民說。
隨后,記者來到寬坪社區,處處可見紅色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交融。翻修一新的中原突圍紅軍廣場更顯宏偉壯觀,健身步道與農耕文化展示區相得益彰。禮讓文化主題廣場通過互動文化墻、和解談心桌等創新形式生動演繹《六尺巷》典故,打造出獨具特色的休閑文化新地標。特別引人注目的是,15處精心設計的“黨史知識打卡點”沿健康旅游步道錯落分布,儼然是一處流動的“紅色課堂”。
“今年以來,鎮上幫助寬坪社區提升改造了中原突圍廣場,修建了禮讓文化主題廣場用于調解村民的矛盾糾紛,打造了步行路,安裝了太陽能彩光燈。如今,這里成為了群眾休閑的好去處。”寬坪社區監委會主任黨彩霞說:“我們相信寬坪社區會越來越好,群眾的幸福指數會越來越高。”
今年以來,商州區北寬坪鎮依托蟒嶺綠道景區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串珠成鏈”思路推進人居環境“三級聯創”,將散落村落串聯成片,建成12個人居環境示范點、260戶示范戶,繪就“村美、戶潔、人和”的和美鄉村新圖景。
在扮靚鄉村“顏值”的同時,北寬坪鎮更注重夯實產業“里子”,讓鄉村振興既有“面子”又有“筋骨”,尤其是大河面片區的于家山、農興、劉院、全脈4個村創新推行的“4+5”鄉村振興示范模式,通過“四聯”機制(組織聯建、產業聯育、資源聯享、治理聯抓)與“五大發展路徑”(調結構、延鏈條、興科技、抓融合、共治理)協同發力,推動產業蓬勃發展。
如今,農興村食用菌基地帶動50多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食用菌成為村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于家山村粉條加工廠通過與商州區湘子嶺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商洛守望大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不僅解決了馬鈴薯加工難題,還帶動周邊200余戶群眾實現增收;劉院村在發展百畝油葵基地花海經濟的基礎上,借鑒農興村種植天麻技術,示范帶動15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戶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我們就是要通過發展產業擴鏈增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增收,日子越過越好。”包片領導北寬坪鎮人大主席劉澎濤說:“目前,大河面片區的馬鈴薯種植、油葵花海種植、中藥材加工等產業已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動力引擎’。”
在“4+5”鄉村振興示范模式的帶動下,北寬坪鎮的產業發展呈現出“多點開花、全域聯動”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時,庭院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補充,正以“小而美、活而精”的特色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韓子坪村推行“前園瓜果種植、中院生活休閑、后圈畜禽養殖”模式,將閑置土地變為增收的“綠色銀行”;廣東坪村依托“科技小院”為農戶提供技術與苗種支持,庭院經濟示范戶戶均年增收超2000元。
“在市農科所和北寬坪鎮的支持下,不僅給我們提供種子和技術,還幫忙聯系銷售渠道。”庭院經濟示范戶龐忠民指著自家庭院里的蜂箱說:“現在每到周末,游客都會來參觀我們的庭院,還會買些蜂蜜、金銀花等農特產品帶回去。”
目前,北寬坪鎮已建成寬坪社區四岔口、廣東坪八畝坪兩個庭院經濟示范點,涉及67戶示范戶,并通過“最美庭院”評選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盤活房前屋后“沉睡”資源,補齊鄉村產業發展鏈條最后一環。
北寬坪鎮黨委書記謝鋒濤表示,鄉村振興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生態、產業、民生的有機閉環。近年來,北寬坪鎮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推進人居環境為“底色”、產業發展為“筋骨”、庭院經濟為“點綴”,三鏈協同發展,運用系統思維統籌各方要素,讓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各環節協同共振,持續繪就鄉村發展壯美畫卷。(記者 王斌 通訊員 董旦旦)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