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永國)6月27日,咸陽市召開《咸陽市促進中醫藥發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新聞發布會,發布會就《規定》的主要內容、特色亮點、保障措施等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
《規定》立足咸陽中醫藥優勢,深化校地合作,總結固化咸陽中醫藥工作經驗,借鑒外地先進做法,破解短板難題,對于完善我市中醫藥領域法規體系,進一步激發傳承創新發展活力,推進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定》共二十五條,包括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文化弘揚、保障措施等內容。
《規定》的主要內容及亮點包括:聚焦體制機制,著力構建中醫藥發展新格局。健全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并落實促進中醫藥發展的配套措施,支持在咸中醫藥大學創建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中醫藥產業園、科技園、文化產業園、健康產業園等。聚焦中藥材種植養殖加工、中藥制造、中醫醫療、中醫藥科研和人才培養,推進政校企院聯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名企、名藥、名院、名科、名醫,構建咸陽中醫藥特色品牌。
聚焦醫療服務,著力打造中醫醫療品牌。支持縣(市、區)中醫醫院改善辦院條件,支持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建立中西醫協同發展機制和多學科診療體系,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申報建設示范中醫館、中醫閣,支持民營特色醫療機構建設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支持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申報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中醫優勢專科等。建設中醫醫療聯合體,推進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水平。
聚焦種植養殖,著力培育特色秦藥品牌。科學利用土質資源發展中藥材生態種植,探索糧藥、果藥、林藥、藥藥間作套種模式。培育丹參、連翹等優勢品種,支持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等,打造咸陽特色中藥材品牌。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種植養殖基地和初加工基地,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培養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養殖能手、產地初加工實用技術骨干。
聚焦中藥制造,著力打造名企名藥。支持中藥企業開展定制化生產、訂單化銷售,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中藥生產企業開展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研究開發和臨床應用,支持中藥生產企業生產中藥配方顆粒,運用傳統工藝炮制中藥飲片。支持中醫藥企業自主研發中藥新藥,開展中醫醫療器械和中藥制藥設備研發。鼓勵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藥膳、食品等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市場推廣,挖掘中醫藥文化旅游資源,推動中醫藥旅游與鄉村旅游、研學旅游融合發展。
聚焦科技攻關,著力激發中醫藥創新活力。加快中藥科技型企業培育,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建設中醫藥實驗室等,推動校院企合作創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企業等圍繞基礎研究、臨床研究、中醫康養等方面加強中醫藥科研工作,推動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
聚焦人才隊伍,著力強化人才支撐。多形式引進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名老中醫等高層次領軍人才,加大中醫藥人才招聘力度,建設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名中醫工作室和工作站,建立健全名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機制。
聚焦文化推廣,著力提升民眾健康素養。創建國家一級博物館,支持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開展中醫藥相關科普作品創作。指導中小學校開展通俗易懂的中醫藥知識科普教育,支持創建中醫藥文化傳播示范學校,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支持建設中醫藥文化體驗街區,定期開展各類中醫藥主題活動。
聚焦保障機制,著力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設立中醫藥專項,支持中藥材種植養殖、中藥制造、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中醫藥科研和人才培養等。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并實行動態調整。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療保障支付政策,推行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開展中醫療效價值付費、中醫特色支付、中醫日間病房付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