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
圖為7月12日拍攝的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記者 王志輝攝
記者 王志輝 李欣澤
7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主題采訪團走進商洛市,探訪陜西首座抽水蓄能電站——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
位于鎮安縣月河鎮的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地面開關站等部分組成,設計年發電量23.4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31.21億千瓦時。該抽水蓄能電站可為陜西乃至西北地區新能源消納、電力保供注入強勁動能。
陜西鎮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宏偉介紹:“抽水蓄能電站類似一個‘大型充電寶’,我們利用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的富余綠電將水抽至上水庫儲能。在用電高峰或者系統需要靈活調節時將水從上水庫泄至下水庫,利用其中產生的重力勢能發電。”
“建設一座電站,改善一片環境”是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目標之一。
“在選址規劃、可研設計、工程建設和調度運行各環節,我們都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其中。”徐宏偉說,在選址規劃上,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的下水庫沿用天然河道,庫盆山體的施工面積小,極大地保護了原有生態;施工建設中,建設團隊高標準執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建設應用環境監測系統,制定詳細的廢水、廢棄物回收利用流程,實現“零排放”“零泄漏”“零污染”。
此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隨著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得到進一步提升。該電站建設期共移栽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秦嶺蕙蘭76株,建設大鯢及魚類增殖放流站,每年繁育、放流200余尾大鯢和1000余尾多鱗鏟頜魚。
“電站可實現年均節約標煤約1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0.5萬噸、二氧化硫約0.28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是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徐宏偉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柞水縣的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龍藥業”),一盒盒藥品在生產線上飛速穿梭,工人熟練地對各類中藥材進行蒸煮、萃取、包裝等工作。
盤龍藥業執行總裁張德柱告訴記者,盤龍藥業之所以扎根柞水縣,離不開綠水青山里生長的道地藥材:“秦地無閑草,遍地皆靈藥。中成藥能否發揮療效,關鍵在于藥材的質量。公司生產100余類藥品,需要200余種中藥材。其中,僅從柞水縣及其周邊地區收購和種植的藥材就有100多種,這些藥材藥效強、品質高,為我們生產高質量中成藥打下了堅實基礎。”
盤龍七、五味子、丹參、黃芪……在盤龍藥業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每株藥材都有屬于自己的“數字身份證”。從土壤檢測到種植、采收、加工,各個環節都實施嚴格的質量檢測與數據記錄。全程數據自動抓取、實時上傳,“從田間到車間”的全綠色生態鏈條讓道地藥材采摘實現零污染。
此外,盤龍藥業創新搭建“藥渣—有機肥—種植基地”循環鏈條。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研發微生物降解技術,盤龍藥業將每年產生的527噸藥渣轉化為富含腐殖質的生態有機肥,形成“藥材種植—加工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土壤改良”的零廢棄循環體系。
張德柱表示:“盤龍藥業將始終堅守綠色發展底色,持續優化中藥材種植基地管理體系,升級土壤改良與節水灌溉等環保措施,嚴守道地藥材零污染采摘標準,在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