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泥土也會講故事。在剛剛揭曉的第八屆陜西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中,鳳翔泥塑傳承人胡全讓的《麥客》組塑,用最質樸的泥土,講述了一個最動人的農耕故事。記錄時代印記的麥客塑像,在他的指尖下栩栩如生,喚醒無數觀眾對黃土的深厚情感。
一抔泥土的換新密碼
“麥客”這個特殊群體,曾是北方麥收時節最動人的風景線,他們追逐麥浪,用汗水換取微薄收入。胡全讓走訪十余個村莊,尋訪最后的老麥客,將他們的故事揉進泥土。走近這組獲獎作品,你會驚嘆于泥土竟能如此傳神——老麥客額頭的皺紋里藏著三十年的風霜,青年麥客手臂的肌肉線條訴說著勞作的艱辛,那微微前傾的腰背,那緊握鐮刀的手指,甚至褲腳沾著的麥芒,都躍然眼前。評委們贊嘆:“這不僅是泥塑,更是凝固的鄉愁!”
傳統技藝的當代新生
作為鳳翔泥塑第五代傳人,胡全讓在傳統中尋求突破。他創新性地在泥料中加入特殊礦物,使作品色澤更加溫潤;借鑒西方雕塑技法,讓人物更具立體感。但更珍貴的是他保留了鳳翔泥塑最本真的鄉土氣息。“泥塑要接地氣”他說,“就像麥客一樣,根在土地里。”
活在當下的非遺傳承
當山花獎的榮光灑向這組作品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件藝術精品,更是一段正在續寫的文化傳奇。民間工藝走進藝術殿堂,鳳翔泥塑以其獨特的魅力,講述著鳳翔故事,傳遞著文化自信。這指尖上的技藝,正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繼續在城關沃土上綻放著非遺文化的絢麗光彩。(田耀婷)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