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曉梅 通訊員 楊龍
煤炭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著變化。
“全年煤炭市場供需將呈現相對平衡并向寬松轉變的運行態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預測了2025年我國煤炭市場的走勢。
回顧2025年上半年,全國總計生產原煤24億噸,同比增長5.4%;煤炭銷量累計完成22.4億噸,同比增長3.2%。從陜西省內看,陜西省煤炭工業協會統計,全省上半年生產原煤約3.88億噸,同比增長約3.3%,約占全國原煤產量的16.2%;全省煤炭銷量約完成3.35億噸,同比增長0.7%。
在供大于求的局面影響下,國內煤炭價格整體呈現先抑后揚再震蕩的態勢。
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大,煤炭銷售企業如何應對?
“我們多措并舉,穩定中長協合同‘基本盤’;打通供需信息渠道,放大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產銷聯動效應;創新機制,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益。”7月21日,陜煤運銷集團副總經理郭光明說。
陜煤運銷集團是陜西煤炭銷售行業的“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該集團銷售煤炭1.42億噸,占陜西煤炭銷售總量的四成以上。
據介紹,面對煤炭市場形勢,陜煤運銷集團轉變思路、應勢而動,主動上門營銷,開展“駐廠問需”“五星級店小二”等服務,多頻次走訪電煤、化工、建材等重點客戶,做好電煤產、銷、運、耗、儲銜接,深化化工原料煤供應合作、共建綠色低碳產業鏈,并構建“準班列—準班輪”保供體系,激勵中長協合同用戶履約兌現。同時,陜煤運銷集團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產品質量,以質促銷、以質補價、以質增效。
應變求變,積極應對行業挑戰,陜西延長石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炭運銷分公司攜手陜煤運銷集團榆中銷售公司,開展資源置換業務。6月18日,一列專列滿載陜西小保當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煤炭,經由靖神鐵路駛向靖邊縣楊橋畔集運站,標志著雙方資源置換業務正式啟動。雙方將根據客戶需要,把陜西小保當礦業有限公司與西灣露天煤礦生產的煤炭定向置換至雙方內部終端企業,以充分利用雙方區位優勢優化運輸路徑,降低物流成本,實現增銷增效。經初步測算,置換后,雙方的物流成本可較各自原來業務模式均下降超40%。
降成本、增效益,“秦嶺云商”平臺的建成運營使每噸煤炭的公路運輸綜合成本降低5元至7元。
“秦嶺云商”平臺由秦嶺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發運營,可實現煤炭購銷、運輸像網購一樣高效便捷。“我們的目標是利用數智技術服務供需兩端,解決行業痛點。”秦嶺數字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劉晨輝說。
拉煤車不再排長隊,采購商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供應商吸引到了更多客戶……“秦嶺云商”平臺緊密銜接起供應鏈上下游。截至今年6月底,“秦嶺云商”平臺累計服務客戶4220余家,銷售以煤炭為主的大宗商品2.25億噸。
今年,面對煤炭行業形勢變化,秦嶺數字公司在升級平臺服務的同時,加速綠色轉型步伐,新增4條換電重卡綠色專線,專線的重卡能耗費用降低近30%。
在運輸端降成本、增效益,鐵路部門與煤炭銷售企業密切合作。
據了解,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持續提升生產組織效能,織密貨運網絡,暢通貨運大通道“主動脈”和“微循環”,并推進鐵路物流市場化改革,創新物流總包合同、“準班列—準班輪”等合作模式,拓展市場。
今年上半年,陜煤運銷集團與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國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連)煉化有限公司、榮盛能源有限公司、恒力海運(大連)有限公司、浙江榮通物流有限公司簽訂了年度“準班列—準班輪”運輸合作協議,無縫銜接“礦區—港區—廠區”,實現了“穩定貨源、定時船期、固定煤種、定向發運”煤炭供給,降低了各方運營成本,提升了鐵路、港口發運中轉接卸量,同時為陜西煤炭東出到港鋪就了一條“高速路”。
煤炭產業是陜西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展望下半年煤炭市場走勢,挑戰與機遇依然并存。陜西省內主要煤炭銷售企業相繼召開半年工作會,對下半年煤炭銷售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積極迎接挑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