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穎 實習生 李佳瑤
7月14日18時,西安地鐵8號線與10號線交會的井上村站F口,出站乘客步履匆匆。50米外的公交站臺旁,230路公交車緩緩停靠。家住泰和居小區的劉女士刷碼上車,8分鐘后便抵達小區門口。
“以前,從家到地鐵站得走1公里,遇上惡劣天氣更麻煩。現在,出門上公交,下車進地鐵,非常方便。”她的感嘆道出周邊數萬居民的心聲。
近年來,西安地鐵網絡持續加密,西安公交集團創新實施“魚骨式”銜接策略,以地鐵線路及站點為“主骨”,將一條條公交線路分布在“主骨”的分支上,緊密連接地鐵站點與城市各個角落,構建起覆蓋廣泛、換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網絡。
“公交+地鐵+醫療” 織密民生服務網
230路公交線路曾是連接西安祥和居、泰和居等超大型社區的“社區專線”。2024年9月至12月,地鐵10號線、8號線相繼在井上村站實現換乘,原230路公交線路的終點站(泰和居小區站)與地鐵站形成1公里“接駁斷層”。
今年1月,西安公交集團將230路公交線路延伸至井上村地鐵站,將“1公里步行”縮為“50米換乘”,串聯起數萬居民的日常通勤。
2月25日,西安公交集團對134路公交線路進行優化調整,新增雅荷花園、公交六公司東區(去)、公交六公司3個站點,通過線路微調強化公交與地鐵的接駁功能。其中,貞觀路站設置尤為貼心,周邊既有醫院又有菜市場,方便居民“一站式”完成買菜、就醫、出行需要。
此次優化并非簡單地增減站點,而是以“公交短駁+地鐵主干+醫療配套”構建立體網絡:134路可直達西安市第三醫院、西安市中醫醫院,地鐵2號線可到鐘樓、4號線直達西安北站、8號線可以環線換乘,精準滿足市民通勤、就醫、購物等需求。
“新增站點后,公交站接上了地鐵8號線,我去西安市第三醫院多了新選擇,出行效率明顯高了。”7月15日,家住雅荷花園的張先生說。
公交車“招手停” 公交服務無處不在
“以前出小區去地鐵站,要么步行25分鐘,要么花10塊錢打車。現在,343路公交車就在樓下,1塊錢就能直達地鐵站。”7月15日,興隆鑫苑居民白女士說。今年5月23日343路公交線路調整后,城南曾經的“出行盲區”興隆鑫苑迎來首條家門口的公交線。
線路調整后的343路串聯起興隆鑫苑、地鐵西安南站、西安市第一醫院高新院區等11個站點,填補了片區公交空白,還創新推出“招手停”服務,市民在無固定站臺路段揮手即可乘車,按鈴便可停靠下車。“一路上工地、產業園多,工人下班時間不固定,‘招手停’太實用了。”343路公交車駕駛員說。
針對新建小區、產業園等“公交盲區”,西安公交集團通過實地調研、市民問卷,推行“成熟一個、開通一個”的線路拓展計劃,將更多區域融入公交網絡。
雙網融合 讓城市交通更有活力
“交通網絡像城市的神經網絡,每個連接點的優化都能給城市發展增加活力。”西安公交集團營運生產部副部長董龍輝表示,西安公交集團定期梳理公交與地鐵客流需求,從站點、居民區布局中找出行動線,持續優化接駁方案。
近年來,西安公交集團以“減復線、強接駁、填空白、優服務”為原則推進“雙網融合”,減少280公里低效重復里程,累計填補172條道路的公交服務空白,將線網覆蓋長度增加8%、地鐵接駁率提高至99%。
增開17條干線區間線路、48條“招手停”線路;“明城墻網約公交”覆蓋13.34平方公里;“寶寶巴士”社區接駁;定制公交運送乘客超150萬人次……今年上半年,西安公交集團的創新舉措密集落地。從“最后一公里”接駁到民生需求覆蓋,從線路優化到服務創新,西安公交集團正在將“地鐵到站、公交到家”的目標變為現實,讓綠色出行紅利惠及更多人,為城市注入持續活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