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吳起的連續強降雨,給吳起產建指揮部所轄區域的天然氣生產按下了“暫停鍵”。井場變成了泥沼,周灣凈化廠低洼處積起半米深水,輸氣管線出現多處滑坡裸露。從防汛應急響應啟動的那一刻,指揮部的數百名干部職工扎進雨幕中,用沾滿泥漿的雙手、踏遍險地的腳步,一點點把中斷的生產節奏拉回正軌。
從統籌到督戰,領出來的搶險銳度
汛情發生,指揮部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應急預案,迅速成立防汛搶險領導小組,部領導班子成員親自掛帥,統籌搶險力量調配,劃分排水除澇、設備故障、管線排查、安全警戒等搶險作戰單元,明確“先保安全、再謀生產”的搶險復產原則,迅速組建搶險突擊隊,深入一線督戰,以“爭分奪秒”的節奏,為復產創造安全作業環境,力促生產加速重啟。
從指令到現場,搶出來的復產速度
“先排隱患,再保供氣,必須把次生風險降到最低。”指令清晰下達,任務迅速分解至各單位。周長采氣大隊提出精準調度,優先保障道路暢通;加強立體監控,確保信息暢通;促進協同聯動,保障氣田生產等措施,由隊長親自帶隊,組織干部職工對各集氣站、井場設施及道路開展全面隱患排查。
周灣凈化廠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組織“三崗”人員、青年先鋒隊和黨員突擊隊攜帶工具,緊急奔赴廠區對不暢的排水管網開展“地毯式”清淤;技術骨干組成“隱患排查組”,重點對管線、設備設施等進行隱患排查;中控室24小時值守,實時對接雨情數據,動態調整搶險方案。周長巡線大隊構建“預防-監測-處置-保障”全鏈條搶險復產體系,推行“分段包干、責任到人”措施,組建技術骨干、安全員、巡線員對區域輸氣管線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覆蓋高后果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域,推動搶險復產工作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
從需求到響應,織出來的保障密度
指揮部立足區域實際,構建“預防為主、快速響應、保障有利”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做到風險防控與物資儲備并重、建強隊伍與完善預案同步,快速調度,全方位支撐現場作戰,并進行及時復盤,進一步提升后勤保障精準性和高效性。
截至8月6日,恢復關停井50口,貫通被毀道路98條,區域電力、網絡線路全部恢復。風雨洗禮信念,行動踐行初心。
目前,吳起產建指揮部災后重建復產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全體干部職工將大力弘揚“埋頭苦干、不怕困難”的優良傳統,把責任扛在肩頭,讓擔當化為實效,誓以最快速度恢復生產秩序,用實干實績為生產筑牢堅實根基。(董潔)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