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黨陜西省委會
在當前金融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跨境資本流動日益頻繁,給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新的挑戰,對跨境資本風險防控、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省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防控存在本地化監測預警體系不健全、制度適應性與靈活性不完善、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力度需加強等問題。
為此,建議:
一、強化本地監測,健全預警系統。啟動“陜西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防控體系構建工程”,構建覆蓋全省跨境資本流動智能監測網絡,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跨境資本流動的實時、精準監測。定制化開發風險預警模型,結合陜西經濟實際設定科學的預警閾值,確保潛在風險能夠迅速被捕捉與識別。深化國際合作,建立與國內外金融監管機構的對接與信息共享機制,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建立聯合工作組等形式,形成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防控的合力。
二、完善跨境制度,優化政策體系。系統規劃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制度優化政策、地方經濟適應性評估政策、市場變化跟蹤與風險評估政策、管理制度動態調整政策等,緊密結合陜西經濟特色與發展需求,確保跨境資本管理制度的精準實施與高效運行。
三、改善金融服務,加強風險防控。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跨境資本服務領域的投入,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組織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資本業務培訓和交流,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和風險控制能力。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開發適合跨境資本流動特點的金融科技產品,提高風險識別精準度和防控效率。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確保其業務操作合規、風險可控。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