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上午9時30分的古城西安鐘樓俯拍。疫情期間,往日的熙熙攘攘化作安靜的守候。記者 張辰攝
秦磚漢瓦,鐘鼓雁塔,正月里本該熱鬧非凡的古城西安,因突如其來的疫情變得格外安靜。不僅僅是西安,這場席卷全國的疫情也讓“賀歲”撤檔,“文旅”謝客,國人居家。
人們不禁會想到: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產業的影響有多大?文化產業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疫情下的文化產業何去何從?
為全面掌握文化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所面臨的各項困難,深入了解文化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受損情況和訴求,2月15日,陜西省文化產業協會在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聯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開展了線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文化企業影響的問卷調查》,共收集到有效問卷981份。
79.81%的受訪企業壓力倍增
在參與調查的981家企業中,五分之一為西安市企業,五分之四來自我省其他市區,其中文化傳播渠道類、文化娛樂休閑服務類、內容創作生產類和創意設計服務類企業占到了參與調查企業的三分之二。此次受訪企業以更易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為主。
據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疫情持續時間是影響文化產業復蘇的最重要因素。中小微企業風險管理和抗壓能力普遍較弱,79.81%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對自身影響非常嚴重,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文化傳播及表演類企業。如果疫情影響持續時間較長,九成的中小微企業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出現資金短缺的企業更多。
面對疫情沖擊和經營的壓力,三分之一的受訪企業選擇通過數字改造促進企業轉型、加大創新研發力度、縮減公司規模來降低防疫期間的經營損失;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選擇通過爭取政策和資金的扶持、爭取部分先開工及加大宣傳和營銷來抵御風險。
數字文化產業逆勢上揚
疫情期間,“宅”成為人們的關鍵詞,這種被動的“宅”,使得與互聯網平臺相關的產業門類,比如手游、視頻文創等異軍突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近年來,網絡高速發展,數字技術的出現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包括文學、影視、音樂、文化遺產、游戲等在內的文化產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深入,數字文化產業在數字經濟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牽引作用。
連日來,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利用已有數字資源,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讓廣大游客在線“云刷館”。隨著AR/VR技術不斷發展,陜西的一些景區也實現了網上“云游”。線下產業轉型到線上,極大地激發了文化產業的內生動力。
同時,近年來我省積極支持文化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出版、動漫游戲、電子競技、數字娛樂、數字傳播媒體融合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文化產業的應用,不斷在創新發展中催生新業態。
今年春節期間,手游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手游操作方便,上手容易,很多平時不玩手游的用戶因為在家無聊,也成為手游的新用戶,推動了數字文化產業逆勢上揚。
精準施策助力企業復蘇
近日,省委宣傳部出臺《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支持文化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大力投入資金并給予政策傾斜,助力文化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實施意見》指出,我省將對旅游、電影、會展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進一步減輕稅費負擔;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最長6個月;對受疫情影響還款確有困難的文化企業,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等。
這一系列財政補貼為文化企業帶來了最實惠的政策,給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
同時,陜西省也為文化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協調解決企業及職工在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困難問題;加大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力度,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優化行政審批服務,全面推行網上受理、網上審批,提供快捷優質服務,讓企業再次煥發新活力。(見習記者 張家禎 記者 楊靜)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