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璐
2023年5月,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和長安區慈善會共同設立“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該基金作為我省首個未成年人檢察慈善專項基金,專門用于未成年人救助援助、幫教矯治和犯罪預防,為受困少年兒童提供更強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司法保護。
項目實施1年多來,長安區人民檢察院、長安區慈善會探索構建出了“檢察+網格+慈善+N”的困境兒童綜合司法保護機制,促推檢察服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疊加放大困境兒童救助資源,健全未檢社會支持體系,照亮困境兒童保護死角。
創新宣教模式 促進法治進校園
9月6日,“開學第一課”在高新區第二中學開講,長安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主任王瑜,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堂關于防治校園欺凌的精彩課程。
據了解,長安區人民檢察院探索提供創新性的法治教育產品,舉辦“檢察開放日”“開學第一課”“法治進校園”等特色品牌活動30余次,區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每年接待1萬余名師生參觀學習。通過“雙網并聯”模式,區人民檢察院利用5G云直播技術將“長青未檢云課堂”搭載進入區教育局信息化2.0平臺,實現檢察機關與轄區中小學實時互動直播授課。
此外,依托“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的支持,長安區人民檢察院組建了由學生組成的4支“長青少年法學院”宣講隊,通過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為學生等群體進行普法宣傳4500人次。同時,還組織學生編排法治情景劇,并通過“法治進校園”“雙網并聯”等形式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展演,讓優秀法治教育產品惠及更多學生。
強化案件辦理 挖掘關愛深度
近期,長安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辦理了一起強奸案。剛滿13歲的小萌懷孕了,她指認同村60多歲的薛某強奸了自己。隨著偵查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案件背后的隱情逐漸清晰。原來,小萌四年前就被薛某多次猥褻,后與年齡相仿的同學小飛戀愛并發生性關系。被父母發現懷孕后,小萌說出了自己曾被薛某猥褻的經歷。檢察官還了解到小萌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遺棄,后被現在家庭經濟困難的養父母收養。
案發后,出于家庭經濟困難的考慮,小萌的養母無奈選擇索要賠償。檢察官在了解小萌的情況后,及時為小萌聯系專業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疏導,并為其積極申請了“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的救助。
“我們重點關注案件辦理中的涉未成年人問題,在依法辦理刑事案件的同時,會篩查有無滿足慈善基金救助條件的未成年人,如有發現將及時啟動救助流程。”王瑜告訴記者,“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募得善款近120萬元,一年來已發放款項、物資近30萬元,幫助困境兒童110余人。
打通網格脈絡 摸排救助線索
長安區人民檢察院將摸排困境兒童問題線索列為網格員日常巡查重點事項,610名網格員參與收集、移送線索,后由檢察機關研判是否符合慈善基金救助條件,并移送慈善會審核救助。
2023年,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丁小虎收到一封求助信。原來,困境兒童小夏在養父去世后生活困難,便向檢察院求助。收到求助信后,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多部門,從經濟、心理、生活等多方面開展救助,通過“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為他購買了生活學習用品等物資。今年6月,區人民檢察院又收到了小夏的來信,表示他會振作起來、好好生活和學習。
“希望孩子們遇到困難時,都能第一時間想到我們‘長安未檢’。”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檢察長王蕾表示,為了避免轄區內還有其他同樣陷入困境的孩子,區人民檢察院聯合網格員開展了困境兒童“控輟保學”專項摸排活動,短短兩周內走訪轄區困境兒童112人,啟用“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為走訪中發現的3名困境兒童分別發放慈善基金各2000元,助力做好困境兒童關愛工作。
暢通協調機制 部門聯動救助
“讓轄區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是我們的目標。”王瑜介紹,區人民檢察院積極暢通內、外部溝通協調工作機制,院內跨部門互通救助線索,院外積極鏈接未成年人保護信息和力量,依托“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確保困境兒童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今年上半年,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向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移送了一條困境兒童線索。5歲的小關,家中一共有五口人,父親是四級智力殘疾,母親是一級智力殘疾,奶奶患有癲癇、心臟病等嚴重疾病,只有爺爺能勉強工作。2015年之前,小關一家因生活貧困一直享受低保待遇。后因小關的父親身份信息被人冒用注冊公司,被取消低保待遇,全家靠爺爺一人在村內做保潔維持生計。區人民檢察院核實情況后,立即開展了低保辦理等方面的協商督促工作,并為小關申請到了“檢愛護苗”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慈善基金。
區慈善會會長賀樂軍表示:“基金突出‘公正、社會、共治’屬性,致力于做到救助程序規范化、救助對象精準化、救助過程陽光化、救助效果最佳化,以提高社會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積極性。下一步,長安區慈善會將與區人民檢察院攜手并進,充分發揮基金更大效用,助力孩子們重返正常生活,融入社會大家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