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銅川市“藥王山廟會”新聞發布會在銅川新區旅游服務中心召開。...
近日,央視因為節目編排關系,《經典詠流傳》宣布延后播出,這一消息絲毫沒有影響觀眾的熱情,節目的錄制消息、往期節目的視頻,都引起網絡熱議,甚至一度沖上熱搜。不少觀眾認為,《經典詠流傳》讓觀眾在鑒賞歌曲的同時領悟詩詞精髓,更好地融入意境。...
任何一個西安人,都對唐長安城的故事如數家珍。這些故事,不但是西安人生活的背景,更滲透在西安人的歷史和生命里。...
明年,紫禁城將迎來600歲誕辰紀念。故宮博物院4日透露,將推出數十項優質展覽,展現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找準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推動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為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力,形成發展新優勢。...
文化和旅游部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強調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非遺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目前,我國已批準建設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和14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我不做這件事,后人也會來做,但一定會晚許多年。更何況這么多年在博物館工作的背景,讓我深知這是一座可以讓社會各界了解中國陶俑史、感悟中國古代樂舞文化的寶庫……”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現年74歲的王蒨說道。她所說的“這件事”指的是,依據各大博物館館藏的中國樂舞陶俑以及搜集的珍貴資料,原樣復制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明代的各類樂舞俑,用飽含文物信息及史料價值的陶俑構筑起一部活靈活現的中國樂舞通史。...
西安至成都的西成客專鐵路正式開通運行,風馳電掣的高速列車僅用2個小時,就從陜西西安經漢中抵達四川廣元。...
美方返還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共361件,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包括新石器時代石鑿、玉壁,春秋戰國青銅劍、戈、錢幣,漢代陶鈁、繭形壺、罐、倉,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筑構件等。...
《我與父輩》主要圍繞閻連科的童年和少年、父輩們的人生軌跡展開,真實記錄了一個充滿貧窮和饑餓的年代,和父輩們平淡又坎坷的一生,展現了對人性和命運的探索——懺悔、活著、死亡、回歸。...
針對故宮94年來首開夜場舉辦“上元”燈會后的爭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日在北京首度予以公開回應,“今年正月十五,我們的月亮比巴黎的圓。”...
日前,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依托目前全世界最大、覆蓋全國近14億人口的人口信息系統,對2018年登記的全國姓氏和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形成了《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
日前發布的《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2018-2019》指出,短視頻已成為當下最大眾化的視頻應用,是網民日常跨屏應用的核心組成。...
通過中日文博界人士共同努力,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收獲被日本皇室封為國師的日本黃檗宗第二代祖師木庵性瑫禪師、黃檗直翁管長等黃檗宗僧人書法珍品。...
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
“中國美術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2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記者3月1日從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獲悉,該所客座研究員朱照宇團隊的“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項目,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年初,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各市、各相關單位創作計劃情況進行了摸底,制定了《2019年全省重點現實題材劇目創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考察5G新媒體實驗平臺。...
2月19日,巴基斯坦新聞文化部部長法瓦德·喬杜里、常秘沙夫卡特·加里奧與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文化參贊兼巴基斯坦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和清舉行會談。雙方就推動中巴兩國在文化、文物、影視等領域交流合作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