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夫與陳立夫這對曾經在國民黨內叱咤風云的兄弟,雖然曾經大權在握,卻一直保持清官的做派。拋開政治觀念與信仰,陳氏兄弟的人格與道德水準,還是值得稱頌的。...
北大的已故校長大都是病逝的,而唯有一位被砍頭而死,他就是許景澄。...
家對吳義高恩重如山,吳為何反戈?事后巡捕房登門,張孝若的夫人陳石云卻稱“不必深究”,將他們打發走,由此引發種種傳聞。孰是孰非,至今難斷。...
20世紀初,中國發生了兩次大的風波,直接影響了中國學生赴美國留學的格局:第一次大風波是1900年八國聯軍撲滅義和團運動,擴大侵華的“庚子事變”;第二次大風波就是1905年發生在沿海口岸的抵制美國貨物的行動。...
1924年,陜西督軍劉鎮華為標榜自己禮賢下士,請康有為到西安講學。當此之時,正是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之際,康的赴陜之行并未受到陜西青年學子的追捧,反而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本文是當時陜西省議會議長馬凌甫對康有為赴陜之行的回憶。...
隨“尚文行塞上, 崇墨訪雪樵”田野考察團隊馳越于秦蒙交匯的遼闊大地。...
如果給錢鍾書追加一個“吃貨”的身份,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贊成,多少人反對。...
1942年,已留校任教的查良錚參加了中國遠征軍,英文流利的他被杜聿明將軍看重,擔任翻譯。...
上世紀中葉的時代劇變中,在外界強大的壓力刺激下,沈從文經歷了精神崩潰,自戕未遂,已經不能在北大當教授了。待漸漸平復后,1949年8月,在老朋友鄭振鐸的安排下,到歷史博物館工作,當然這也是他的愿望。...
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是晚清重臣。他們從合到分,是一件很戲劇的事。...
如果我宣稱自己天生注定成為當代中國史學家,未免太過狂妄自大。不妨換一種說法:命運獨惠我許多機會,可以站在中間階層,從不同角度觀察內戰的進展。命運同時讓我重述內戰的前奏與后續。在有所領悟之前,我已經得天獨厚,能成為觀察者,而不是實行者,這應該心存感激。...
“傍大款”這個詞,反映了一部分女生試圖通過依附有錢人過上優渥生活的觀念。然而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古代的風塵女子喜歡“傍文人”。不僅“傍”大文豪和名士,很多風塵女子甚至頻頻向潦倒的落難書生施以援手、著意結交,甚而委身他們。古代風塵女子為何在求生活的同時,還熱衷于“傍文人”呢?不排除部分風塵女子確實有精神層面的高雅需求,然而實際上,風塵女子“傍文人”還有很多實惠之處。...
近年來,“婚鬧”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將“鬧洞房”的惡俗影響再一次曝光在世人面前。...
公元1578年4月,也就是明神宗萬歷六年,首輔張居正離京,回湖北江陵老家。這一次奉旨還鄉,是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親辦理喪事。...
潘光旦先生(1899年8月13日——1967年6月10日),江蘇寶山縣人氏。先生一生與清華的緣分,用梅貽琦校長“生斯長斯,吾愛吾廬”來形容,亦很恰當。...
1961年7月2日晨,美國愛達荷州凱徹姆,歐內斯特·海明威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了床。7點半左右,62歲的他信步走到住所一樓的槍架旁,取下那支陪伴自己多年的12毫米口徑雙管獵槍,將它擦得锃亮,而后裝上子彈,倒轉槍身,扣動了扳機……...
日前,俄羅斯《絕密報》刊發的一篇文章揭露了一些相關內幕。這些內幕是由曾做過斯大林八年貼身警衛的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夫在多年時間里零星地、斷斷續續地透露給他的兒子的。...
1928年6月3日早,我到中南海內福祿居密電處上班,在中南海豐澤園后上房與大元帥府秘書長任毓麟相晤,他匆忙地告訴我:“大元帥今天決定回奉,你可以回家作些準備。”我聽到這話,即時回家把行李收拾好,隨即回到中南海待命出發。...
1995年中秋次日,從太平洋彼岸傳來姐姐離開人世的消息。那幾天,我的腦中一片空白,時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來。再讀《童言無忌》中的“弟弟”,重溫那些熟悉的文字,我的眼淚終于忍不住汩汩而下,“很美”的我,已經年老;“沒志氣”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個凡夫。父母生我們姊弟二人,如今只余我殘存人世了。...
我的祖父希望大家忘記他,其實我們怎能忘記他,他在我們心里,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其實,所有后代都應該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無論這責任是大還是小,使命是重還是輕,后代都要為家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