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時代的“優秀共青團干部”到走上工作崗位的“優秀共產黨員”李天祥,從未停止過積極上進的步伐,走上領導崗位后十余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從“青年突擊手”到省高教工委、省教育廳授予他“防非典”先進個人,再到被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評為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上看,歷史的變革從未少過他沖鋒陷陣的身影。
李天祥,延安宜川人,從延安大學畢業后,他把20余年的青春全部都奉獻在陜西省商業學校,他以陜北漢子的執著與質樸,默默耕耘著這塊沃土,從教員到科長、團委書記、紀委書記,他一直沒脫離一線,直至奮斗為高級講師。2014年6月,脫貧攻堅戰進入攻堅期,省教育廳看中了李天祥的勤奮務實,委派他到榆林市子洲縣掛職副縣長,兩年時間里,他不負重托,經歷了太多考驗,交上了滿意答卷。2017年7月,省教育廳任命李天祥擔任陜西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他把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的扶貧精神用在學校管理上,更是如魚得水,干勁十足。
提升軟硬實力 打造職教名校
在學校黨委換屆大會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李天祥與領導班子研究提出了學校未來五年發展的十二字方針:“提質量、樹品牌、創名校、謀發展”,力爭早日實現“打造職教名校”的目標。
“2015年學校歸屬省教育廳管理之后,累計投入資金達3000萬元。先后購進實訓設備450余臺(套),建設有模具、機電、數控、幼教、汽修、平面設計、3D打印、烹飪等專業實訓室30個,完成了48個多媒體教室的建設,成立了1個省級名師工作室,空調進宿舍、校園wifi、運動場、洗浴中心、閱覽室、圖書館等學生和家長關心的基礎建設全都建設完畢;在師資力量方面,教師獲得國家、省級、市級獎項156人次,發表論文獲獎60篇,技能提升50人次,其中,省級優秀教學能手2名,省級教學能手2名;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50人次,可以說近三年是學校硬件、軟件質量的‘提升年’。”這一連串的數字,仿佛刻在李天祥的頭腦里。
看著煥然一新的校園,怎樣讓學校從根本上煥發生機?李天祥認為從狠抓民主管理制度入手,才能激發大家的主人翁精神。他說:“我們要建設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學校任何事情都要聽聽大家的意見,要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集體投票,共同謀劃學校的發展。”學校的目標有了,規劃有了,科學制度有了,重心就放在加強干部、教師的隊伍管理與作風建設上,健全組織機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他提出二十四字方針: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勤儉節約、廉潔奉公、開拓創新、無私奉獻。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學校領導班子、師生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強,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全校的教職工都在齊心協力為學校謀發展。近年來招生規模也在逐年提高,去年達到了650多名,現在全校學生維持在1800到2000名左右,在同等的技工學校里名列前茅。”說起這些成績,李天祥開心地笑了,同時不斷強調:“這是學校領導班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全校師生凝心聚力的豐碩成果。如果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沒有學校今天良好的發展。”
立足傳統優勢 培養實用人才
航海、電子商務、3D打印技術應用、學前教育、航空和高鐵服務……學校不斷的推出新的專業,國家往哪發展,學校就往哪輸送人才,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李天祥說:“我們根據市場調研,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培養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滿足國家建設發展需要。按這樣的發展模式,學生根本不用考慮工作問題,入校即入職,而且在高級技工這一方面,我們的供給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技術型人才太緊缺了!”
對于李天祥來說,學校更重要的工作還是致力于挖掘傳統優勢專業:機械專業。學校不斷的賦予傳統行業新的內涵,貼近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學校的車工、銑工專業被評為冷加工陜西省“名牌專業”。機床切削加工專業被評為“全國機械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專業。“各種實訓設備2100臺(套),價值2600余萬元,這些硬件設施,一定會鍛造出大國工匠。”李天祥對學校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在談及未來的專業建設時,李天祥說:“過去幾年我們對幼教專業投入專項資金,輔佐專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未來五年時間,我們會再開發兩三個實用性專業。我們已經建校近40年了,機械專業依然火爆。所以說傳統專業是我們的命脈,我們會不斷地加強培養,無論從內涵提升、硬件提升還是教師團隊素質提升方面,都要更進一步的加強。”
改革辦學模式 引爆就業市場
“學校就業形勢為什么一直非常火爆?”當筆者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李天祥自豪地說:“這得益于學校采取的‘二加一’辦學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兩年,然后用一年的時間去企業實踐,同時,以‘訂單培養’模式,每個專業都有簽約企業,在入校的第五學期,學生基本上都被企業簽走了。我校的招生簡章叫‘招生招工簡章’,招進來的學生基本上就是企業的員工。”
“更特色的一點就是‘冠名班’,學校與企業合作之后,某個班的名字就會換成企業的名字,在保障就業的同時,更會激勵學生去努力學習技術。學校與陜汽集團、吉利汽車集團、金鼎軒酒樓公司、漢江機床有限公司、聯德精密公司、西安行知教育集團等百余家省內外企業簽訂了就業或定向委培協議,畢業生就業率在98%以上。”李天祥說起這些合作企業如數家珍,“我們不僅能解決工作問題,甚至還能滿足學生想去哪里工作的問題,有的學生想留在漢中,我們就給他分配漢中的企業,他想去外地闖闖,就放手讓學生去外地的企業工作。”
示范引領標桿 胸懷職教前程
筆者看著學校獲得的一個個閃光的牌匾——“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陜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陜西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安全學校和健康促進學校”時,李天祥不無驕傲地說:“目前學校一共獲得66項中省級榮譽。近幾年成績尤為突出:學校被確定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立項單位,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建設單位,共獲得國家37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學校順利通過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驗收,成為漢中首家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學校被國家三部委確立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通過兩年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學校獲準成立職業技能鑒定站;學校被省人社廳評為職業教育先進單位;被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評為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和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被確立為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并通過示范校中期驗收……”李天祥一口氣羅列了這么多榮譽,工作成果豐碩,示范引領作用可見一斑。
在談到國家對技工學校扶持發展這方面時,李天祥不無感慨地說:“國家對職業教育資金補貼力度很大,目的是希望各技工學校多培育高級技工、預備技師,讓學生上學有補貼,工作有補貼,高級技工待遇非常好,國家用心良苦,但是很多家長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去技工類學校,人們在思想觀念這方面還需要很大的轉變。社會健康持續的發展既需要知識性人才,更需要實用性人才,相信單一的、不全面的人才發展現象會隨著社會分工不斷細化、教育的不斷完善、群眾認識的改變而得到逐步的改善。”
談起未來,李天祥認真地說:“實用性人才是推動科學技術改革發展的發動機,希望國家出臺更多的政策培育發展技工類學校。我相信,中等職業教育的前途將會更加光明。”
《各界導報》 2018-08-01 第4093期 第四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