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改革發展紀實
當今世界,置身于信息時代的大潮,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方興未艾。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立足于信息產業變革日新月異的廣闊舞臺,積極適應市場,轉換角色,奏響了改革發展、開拓創新的華美樂章。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此次沙場閱兵中,不論是地面方隊還是空中梯隊,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研制生產的雷達、通信、導航裝備成為本次閱兵的“指南針”、“順風耳”、“千里眼”,在閱兵中實現了“零隱患、零故障、零拋錨”,圓滿完成閱兵保障任務,贏得了各級贊譽。特別是陜西電子集團研制生產的國之重器H22首次接受檢閱,成為我國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典型代表。
多年來,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按照“穩中求進、提質增效、深化改革、優化發展”的總體思路,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形成了以軍工產業為根本、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以傳統產業為支撐“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多項技術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厚積薄發利劍出鞘
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組建以來,經受住了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持續下行的嚴峻考驗,通過不懈努力,創造企業輝煌成績。在經營規模上,集團公司目前擁有下屬企業22家,較成立之初增加了14家,其中新并購企業5家,新組建企業9家(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2家);集團員工3萬余人,其中新增職工人數超過1萬人。2011年集團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標志著陜西電子信息集團進入百億集團陣營。2016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54.79億元,資產總額達到300億元,較2007年分別增長6倍和5.9倍,特別是2017年,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提出了“十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和“三突出、三有效”的發展思路,企業規模效益同步增長,營業收入繼續保持穩中有進,利潤指標同比超過15%。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在全省省屬國有企業中位居前8,在全國電子信息行業的排名穩居前50,行業地位不斷提升,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好評。
2017年,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研制生產的H22制導雷達、數字集群等通信導航裝備在朱日和沙場閱兵中集中展示,軍工列裝實力得到充分肯定;研制生產的電子元器件、電子裝備系列產品成功配套航母、神舟、北斗、大運、無人機、鯤龍等國家重點工程和領域,配套份額和水平同步提升;2017年,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發起組建的陜西電子信息軍民融合產業聯盟掛牌成立,西安交大、西工大、20所近50家高校、院所和企業積極參與,陜西電子信息集團軍民融合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成功實現破題立項。同時,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在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產業鏈優化布局,價值鏈優勢突出。
正如陜西電子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燕林豹所說:“2017年,集團將提高企業質量和效益作為工作主線,抓改革、抓創新、抓管理、抓落實,開展了大量基礎性、富有成效的工作,生產經營更穩更實。”
改革驅動釋放活力
在生產經營態勢良好的同時,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緊抓改革。首先在改革工作中注重頂層設計、堅持問題導向、強調精準發力,編制了《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深化改革實施方案》、《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等多項改革方案,在法人治理結構、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管理層級等多方面全面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此外,不斷強化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規范化建設,通過制定《所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外派董事和監事議事規則》等制度,成立專職董監事工作室等機構,有效規范了議事流程,形成了“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強了對所屬企業的監督和管理。
科技創新人才強企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大力實施人才強企發展戰略,先后提出了人才優先發展、人才董事長工程等一系列重要要求,將人才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果。
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先后引進院士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人,先后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7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三秦人才”3人、“百人計劃”專家1人、“中華技能大獎”1人、“全國崗位技術能手”3人,陜西省“首席技師”9人。招聘博士14人、碩士584人。
燕林豹董事長說:“集團組建以來,我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方面要求企業要舍得花錢,再困難也不能在科技創新上打折扣,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16年集團科技投入經費支出7.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高于5.3%;研發投入經費支出6.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高于4.5%;新產品銷售收入4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30%。全年列入年度科研計劃共81個項目均按節點順利完成。
2017年,集團科技創新三項指標全面完成,位列全省國資企業前列;研究院正式運行,簽約孵化項目2項;全年獲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1個、省級眾創空間示范1個;全年共申報專利194項,獲權150項,其中獲權發明專利47項。
目前,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累計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量已突破1000項。烽火電子研發中心獲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為集團第二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烽火“空地一體化無中心快速組網與資源分配技術”獲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西京“氮化鎵基紫外與深紫外LED關鍵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系統芯片低功率關鍵設計技術”項目獲陜西省科技一等獎。
“六個抓手”強力攻堅
燕林豹表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高質量發展”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經濟發展提出的基本判斷,我省也提出了全力實施“五新戰略”和加快發展“三個經濟”的工作要求,其核心都是要突出高質量發展。因此,實現高質量發展將是集團當下和未來工作的聚焦方向和奮斗目標。
他說,陜西電子信息集團要準確找到高質量發展和穩增長的結合點,激發動能、提升質量,實現穩中有進,“量”“質”并舉。具體路徑,就是要通過牢牢抓住“六個抓手”:一是穩增長,二是增效益,三是促改革,四是謀創新,五是防風險,六是強黨建。確保打贏集團公司“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三大攻堅戰。
要圍繞低空航管、集成電路、機器人、基于氮化鎵、砷化鎵新一代半導體芯片、基于5G應用的智慧產業、軍工物流、新能源汽車電池及汽車電子等重點領域,鎖定項目、培育孵化。
要加快混改步伐,提升發展活力。按照科學劃分軍工企業國有獨資、國有絕對控股、國有相對控股和國有參股類別的思路,在軍民融合領域,早研究、早布局、早動手,吸引社會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共同推動軍工產業加快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軍民融合。
要突出考核管理,強化效能監察。沒有考核,就沒有管理,更沒有效率。考核工作要把建章立制和文化塑造緊密結合,一方面,要扎緊制度的籠子,形成有規可依、有規必依的制度約束氛圍;另一方面,要塑造先進企業文化,形成全集團普遍認同、高度統一的大文化格局,讓實事求是、埋頭苦干成為每名職工的行動自覺。
要實施總部改革,增強管控能力。2018年,集團總部要完成“三大改革”:一是總部機構改革,二是總部薪酬改革,三是集團干部人事改革。
要狠抓工作落實,提高執行能力。能不能抓好落實,有三個檢驗標準:一個是“聞其言、觀其行”,任務部署后,有沒有分工圖、作戰單、任務表?只有有了科學嚴謹的作戰方案,才能保證抓到重點、落到實處;一個是“愚公志、繡花工”,在抓落實的過程中,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只有這樣才能抓出成果、抓出實效;一個是“緊箍咒、軍令狀”,抓落實不是信馬由韁,要有監督、有考核、有獎懲。職代會、監事會、審計、紀檢、監察、督察要發揮監督作用,定期開展效能監察、考核評估。
陜西電子信息集團作為我省重要的軍工電子科研生產基地,始終秉承“富國強軍,實干報國”發展理念,積極發揚“低調務實、埋頭苦干”的軍工精神,勇于擔當、開拓進取,引領著我省軍工電子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挑戰肩負新使命!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肩負起國企使命,聚焦新時代,開創新作為,推動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我省新時代追趕超越和“三個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各界導報》 2018-09-20 第4136期 第四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