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原登榮 牛小寧
“我從農民中來,深知農民疾苦,能帶領他們致富,讓群眾滿意,是我最大的幸福。”“當村官一定要有遠見和憂患意識,群眾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全靠車頭帶。”9月20日在寶雞舉行的第十八屆全國村長論壇著名村官報告會上,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安社區黨委書記章聯生、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第四任黨委書記孟慶喜分享了各自勇挑大梁、幫助村民發家致富的故事。
章聯生:帶領建成“閩西第一村”
“1983年,我還在西安村當大隊長時被調到龍巖市糖煙酒公司,但是三年后因為村子各項業績大幅下滑,在村上干部群眾強烈要求下,我再次回到西安村。”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安社區黨委書記章聯生告訴大家。
一回來,他就提出“城區發展靠街頭”思路,充分發揮西安村地處城市繁華地段優勢,帶領社區干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章聯生說:“我們先后籌資興建店面100余間,并創辦建筑公司、旅社、車隊等經營實體,建成西安商業城、水果批發、副食品批發三大市場,并引進一批外資企業,開辟工業小區,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多年來,他牢記使命,始終把民生和民心視為自己最大的關切。他表示:“村里好不好,農民富不富,一看收入二看戶,三看村部四看住,五看環境六看路。”
因此,章聯生多方籌集資金,投入村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新建村道12條,新鋪水泥路面16條,安裝自來水、農民科技文化圖書室、廣播室、老年人及黨員活動室等文體陣地,興建西安幼兒園、社區綜合服務大樓和文體廣場,新建農民新村。
在章聯生帶領下,西安村由窮變富,由落后變先進,被譽為“閩西第一村”,成為紅土地上聞名遐邇的“明星社區”,他本人先后被授予全國十大杰出村官、全國農村基層干部十大新聞人物、全國十大致富帶頭人、全國勞動模范等150多項殊榮。
2015年,他又當選新羅區西安社區黨委書記,第13次連選連任。
孟慶喜:帶領建成“全國文明村”
“40年前我們村可是‘燙手山芋’,全村只有4臺廢舊拖拉機和設備陳舊的磚瓦廠,此外向銀行貸款46萬元,那時候46萬元對一個村子而言簡直是天文數字。”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第四任黨委書記孟慶喜說,他就在馬莊村家徒四壁、外債累累的危難時刻接盤了。
上任后,他認為應該首先開發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二話不說,我就拿出了所有積蓄,村民也貢獻出買柴米油鹽的錢,建成了一個年產10萬噸的煤礦,3個月時間收回了成本,并還清了債務和老百姓集資。”孟慶喜回憶。
那時候煤炭經濟雖好,但孟慶喜意識到,馬莊村要及時轉型,不然早晚坐吃山空。孟慶喜表示:“于是我又先后建起磚瓦廠、面粉廠、水泥制品廠等十多個企業。以此為依托,至1996年馬莊村組建成了省級企業集團,工業經濟發展邁上快車道。”
1988年,村里投資3萬元購置樂器組建起蘇北第一支農民銅管樂團——馬莊農民樂團,編寫了村歌《馬莊之歌》。孟慶喜介紹:“30年來,樂團以演農村事、道農民情為主要內容,先后演出近萬場,曾登上中央電視臺,并多次獲得國內外音樂節大獎。”
在孟慶喜帶領下,馬莊村先后被授予“全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等30余項國家級獎項。他個人先后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村官、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明星企業家、五星級村支書……
如今,2016年就已退下來的他,當起了村上的義務調解員。
本組圖片由記者 原登榮 牛小寧 攝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